第218章 樵子阿義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1365年,朱元璋麾下大將常遇春率部攻取襄陽諸郡,戰況慘烈,襄陽城殘敗不堪。
衛國公鄧愈奉旨鎮守襄陽,重新擴建了城池,如今的襄陽城,城牆周長達7.3公里。
北面是漢水,東、南、西三面有兩百多米寬的護城河環繞。舟車密攢,商賈雲集。
廖家灣在襄陽東北十里,是個不大的村落,除了嫁進來的女人,村裡的人全姓廖。
所有廖姓的村民,都以開國名將廖永忠為自豪,廖永忠的兒子廖平也同樣是家族的驕傲。
廖家灣東南數百米就是靈泉寺。
這裡有近千年的菩提樹,上萬年的靈泉洞,還有靈泉湖、虎崖、豹石、煤碳窪、王殿沖和龍王溝。
群山環繞,林木茂蔚,泉水潺潺,景色宜人。
唐人有詩讚曰:“高名出漢陰,禪閣跨香岑。眾山既圍繞,長川復回臨。雲峰曉靈變,風木夜虛吟。碧湫龍池滿,蒼松虎徑深。”
這一次張哲翰沒有貿然進村,而是先在附近的臥龍鎮找了個民居住了下來。
朱允炆出逃襄陽的事,清初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谷應泰所著《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得清清楚楚,非非能查到,藤原宗綱也能查到。
所以廖家灣和靈泉寺大概率有伏擊圈在等著他,自投羅網這種事,張哲翰是不會做的。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並不著急,“朱允炆”在柳樹灣篤字鋪,只要他不死,副本就不會結束。
張哲翰帶著丫鬟,在臥龍鎮住了三天,每天變成不同的模樣,把小鎮裡的特色美食吃了個遍。
第四天晚上夜幕降臨的時候,廖家灣村口走來了一個晚歸的樵夫。
佝僂躬腰,背上揹著一捆柴,慢悠悠地進了村,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的兩挑柴扎的特別大,交錯的柴棍構成兩個長滿刺的圓塔,上面用藤條簡單地捆住,將扁擔的兩頭壓的彎彎的,不過這個佝僂的樵夫看起來並不怎麼吃力。
廖家灣凹縮在一個山坳裡,三面環山,只有一個入口,一條窄街。
樵夫進了村口,在窄街旁的一座農舍前停下,一柄飛刀悄然無息飛進窗口。
幾分鐘後,樵夫推門進了農舍,低聲嘟囔了句“阿彌陀佛”,變成了地上死去村民的模樣。
張哲翰開始行動,獨自一人溜進廖家灣。
藤原宗綱對他的印象是帶著丫鬟,伏擊者搜尋的目標也肯定是兩個人,不會注意到一個當地的樵夫。
小春初櫻特徵太明顯,留在臥龍鎮反而是最佳選擇。
農舍隔壁的一個農家小院,一家人正在吃晚飯,看見鄰居進來,熱情地打招呼。
“阿義,吃飯了嗎?”
“沒呢。”
“來來來,坐下一起吃。”
“阿義”在餐桌旁坐下,把手裡的兩盤菜放在桌上:“剛去了趟鎮裡,帶回來兩個菜,你們嚐嚐。”
“今天怎麼那麼客氣,往常你來蹭飯可從來都是空著手的。”
“哪能總是白吃白喝呢,來,嚐嚐。”
“嗯~,好吃,還是鎮裡的東西好啊。”
“我聽說最近幾天村裡來了陌生人?”
“是啊,你不知道?”
“我剛回來,來的都是什麼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