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六醜 作品

第590章 神話(焚書坑儒 )

“啟奏陛下,這些妖言惑眾的諸生都已經在咸陽被坑殺了!”

易華偉腦子裡回想這時的禮儀,行了個長揖(左手壓住右手,手藏在袖子裡,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抬頭瞄了秦始皇一眼,易華偉心裡不由嘆了口氣,這趙高跟易小川做的孽,還得自己幫他們擦屁股。

原本的焚書坑儒並不是坑的儒生,也不是燒的詩書,但被高要跟易小川兩個半吊子一弄,焚書坑儒這事算是給坐實了。

關於焚書其源於周青臣與淳于越的一段論爭。

公元前213年是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年,為了慶賀秦王朝修築長城及取得南越地,始皇在咸陽皇宮裡大宴群臣。

時任僕射周青臣借給皇帝敬酒的機會稱頌始皇說:

“以前,秦國很小,地不過千里,虧得陛下你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接著,他又大讚郡縣制,說秦始皇改諸侯分封制為郡縣制,使國家無戰爭之患,人民得以久享太平。其功德從古至今沒人能比。

周青臣的話雖然不無阿諛奉承的成份,但陳述的也基本上都是事實。不料,卻引起了一個名叫淳于越的人的不滿。

淳于越一向主張厚古薄今,認為古代的東西都是好的,當代的東西都是不好的。當他聽周青臣讚美郡縣制,貶低分封制時,奮然而起說道:

“我聽說商周時代都因分封子弟而傳國近千年,因為分封子弟功臣可以讓他們與國君互相照應。如今始皇您富有四海卻不分封子弟以作呼應,倘若出現像篡奪齊國政權的田常式的人物,那將何以應付?周青臣不向陛下您指出這一點,反倒當面奉承,不是忠臣!”

淳于越與周青臣並無過節,這場爭論純屬觀點之爭,也有文人相輕的味道,本不應該產生什麼實質的後果。不料此時丞相李斯卻突然插了一槓子,使情況發生了質的變化。

李斯這樣說:“三皇五帝治國各有其法,都搞得好好的。這是因為他們能根據天下大勢,來用不同的政策。如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愚腐的儒生不明其理,淳于越拿三皇五帝來舉例,這值得去效法嗎?那時候諸侯相爭,大家都想招徠天下的讀書人,現在天下已定,以法治國,老百姓致力農工業,知識分子要學習法律,這才是正道。

現在這些儒生不從當下出發,反而以古代的例子說現在的不是,迷惑百姓,我冒死勸皇上:過去天下大亂,各執一詞,才有諸侯並起,都藉著古代說事兒,花言巧語沒有一句是有用的,大家都尊崇亂七八糟的學術,而不是國家的制度。如果皇上統一天下,應該統一思想……臣請求:如果不是我朝撰寫的歷史都燒了,除非是博士官的職責,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都讓地方官燒燬……”

李斯囉裡囉嗦說了許多,中心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應當厚今薄古,而不能以古非今,為此,他建議燒書,而且要以嚴厲的措施去執行。

注意,李斯要燒的是“秦紀”以外的歷史著作,並沒有建議秦始皇連儒家的《詩經》《書經》以及諸子百家的書全部都燒掉。

另外,在《史記·李斯傳》中也提到了此事,司馬遷轉引李斯的話說:

“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令到三十日弗去,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

李斯對於那些詩書百家語,僅用了一個“去”字,並沒有肯定地要“燒”。緊接著這段話還有一句:“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注意這裡是“收”而不是“燒”。

結合以上三段話,可以明顯地看出,詩書以及諸子百家的書並沒有燒,只是由秦王朝中央政權和相應的政府官員收藏,目的是為了“愚百姓”,而不是為了損毀。

《史記·蕭相國世家》中的一段記載也可以證明秦始皇並沒有燒書。這種記載是:“何(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意思是說,當初劉邦軍隊攻下咸陽城後,蕭何先行沒收了秦朝丞相、御史所藏的律令、圖書;後來,劉邦坐了天下後,從這些圖書中獲得了天下要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等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