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神話(勞教 上)
伊蘭自從獲秦始皇封為東園主章令之後,便欣然領命踏上了巡視全國的征程,肩負起監造水車以及農具的重任。
起初,就憑她這一個“女子之身”,那些匠人及工官們心中頗為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般繁重且重要的差事,怎會交付於一女子之手?不過,礙於伊蘭乃是秦皇看重,以及趙高義妹這一層特殊身份,才勉強假以顏色,表面上維持著起碼的尊重與順從。
然而,伊蘭可不是尋常女子。作為一個高度擬人化的智能機器人,掌握著超越時代的知識。
伊蘭拿出全新的設計圖,詳細地解釋每一處改進的原理和優勢。工匠們將信將疑,但在伊蘭的堅持下,決定按照新設計嘗試製造。
在製造過程中,遇到了材料短缺的問題。伊蘭憑藉著豐富的知識,指導工匠們尋找替代材料,並且優化了製造工藝,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在製造水車時,伊蘭親自深入工坊,與工匠們一同勞作。憑藉著超越時代的知識,巧妙地設計出更高效的傳動裝置。為了確保水車的穩定性,反覆計算水車的重心和受力點,一次次修改設計方案。在安裝調試階段,她更是日夜堅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偏差。
當水車終於完工,投入使用的那一刻,其高效的運轉和強大的灌溉能力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原本對伊蘭心存偏見的匠人和工官們大為驚歎,開始對她的能力刮目相看。
而在農具的製造中,伊蘭通過掃描農民勞作的姿態和動作,測算出農具使用中的不便之處。經過數次試驗,便改良了鋤頭的形狀,使其更貼合土地;優化了鐮刀的刃口,讓收割變得更加輕鬆快捷。
在後續農具的監造中,伊蘭發明的新型的犁具,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順便還改進了播種工具,使得播種更加均勻,節省了種子。
隨著一個又一個難題被伊蘭巧妙解決,那些曾經輕視她的匠人和工官們徹底折服,漸漸地對她心悅誠服,甘願聽從她的指揮調度。
伊蘭的出色表現,不僅使得水車和農具的製造得以順利推進,更在不經意間改變了眾人對女子能力的固有認知。她的事蹟也慢慢傳遍了全國。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百姓們都在傳頌著她的事蹟,已然成為了眾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附帶著,作為伊蘭的‘義兄’,趙高的名聲在民間居然越來越好了。
只可惜,命運的軌跡總是充滿了變數。秦始皇遭遇了刺殺,這一突發事件徹底弄壞了他的心情。原本可能賜與伊蘭爵位的計劃也因此被擱置。倘若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說不定伊蘭真能成為秦朝有史以來第一個擁有爵位的“女人”。
……………
膠東郡。
膠東地處海濱,擁有獨特的地理風貌。背倚連綿的山脈,山巒起伏,為這片土地提供了天然的屏障。面臨廣袤的大海,一望無際的藍色海面與天際相接。
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清澈的河水奔騰流淌,滋養著兩岸的土地,河邊水草豐茂,野花點綴其間。
即墨城始建於東周時期,由齊國大夫朱毛所建。該城以其地處膠東半島的中心位置,是作為都一級的城市來建設的,其規模較大。南北長10華里,東西寬7華里。而一般縣城的大小隻有長寬1華里左右。古代對都、城、邑的大小有嚴格限定,不能任意建設,由此可見即墨城不是普通縣城,而是大都市。
在戰國時期,即墨已成為通都大邑,四方通達之衢,是經濟中心城市,堪與國都臨淄媲美。從齊國的臨淄故城來看,其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大城南北九華里,東西七華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城郭;小城南北四華里,東西三華里,是國君居住的宮城。
即墨城高大的城牆由堅固的磚石砌成,城牆上旌旗飄揚,城門雄偉壯觀,每日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城中街道寬敞整潔,店鋪林立,商賈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