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尋 作品

第183章 合則生分則死(第2頁)

 從現場排查的情況來看,姜愈極可能是在外面被帶走,而當時白濠看見有人進了音樂房,他以為是姜愈,實際上就是兇手。

 白濠當時一個勁否認,覺得不可能,如果是兇手的話怎麼不見他出來?後來陳葉洲檢查了音樂房的窗子,有被撬的痕跡。

 從門進,從窗子出。

 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留下一段不成調子的曲子和一段錄音。

 錄音是存在u盤裡的,很小的u盤,很容易就被人忽視。還是陸南深問了白濠一句這u盤是誰的,白濠看了半天說沒見過,這才確定。

 曲子已經沒有了。

 存在自動播放的電子設備上,有固定遍數的播放,次數滿了之後曲子就會被自動刪除。

 陸南深到了工作室後,聽到的正好是最後的一次半。也就是說,他恰好是聽到了一遍完整的曲子。

 可當時所有人並不知曉有這種設置。

 顯然,相比u盤裡的內容,那個不成調的曲子的重要性或許更大。

 當場就聽了u盤裡的內容。

 是一段開車的音頻,車輪碾壓地面的聲音,時長二十分鐘。

 其他的信息就沒了。

 “是不是姜愈就是被這輛車劫走的,這段音頻破譯出來就能找到姜愈的所在位置?”其中一名警員說。

 陸南深提出不同意見,“首先,這應該不是完整的路線音頻,只截取了其中一段;其次我懷疑這是兇手的來時音頻,並不是去時的音頻,也就是說,聲頻裡有些信息需要反著來破譯才行。”

 陳葉洲問他為什麼懷疑是兇手來時的聲頻,陸南深給了兩點理由——

 第一,時間對不上。

 聲頻時長二十分鐘,經推測實際上的路程應該比聲頻裡的還要長,如果是兇手帶走姜愈時錄下的,那聲頻又怎麼送到工作室的?兇手再回來時間上來不及。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兇手來時的路。

 第二,聲頻裡洩露的信息。

 “車子是穿過了一片樹林,樹林裡有不少蟲叫和蛙叫,都是夜間才出來的動物。”陸南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