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哈根 作品
第1150章 長亭論道(第3頁)
“你信仰什麼?”
“仁。你們信仰道,儒家信仰仁。”
“何謂仁?”
“儒家所講的仁,並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仁慈等表面上的意思。在我看來,就是指讓眾生得自由,從而自己的精神也得到自由。所謂的立功,立德,立言,都是為了蒼生謀福祉,幫助他們擺脫悲苦的命運。”
“孟兄這番話,和大乘佛門普渡眾生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儒釋道三門,所求的無非就是精神上的大自由,雖然走的路不太一樣,但終究會殊途同歸,這一點,韓兄應該早就看明白了。”
“那你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是不是在為蒼生謀福祉?”
“……是。”孟子非點了點頭。
“既然你承認我在為蒼生謀福祉,意味著,我的所作所為,在儒門看來,就是‘仁’。那你又為何要執著於自己的‘仁’呢?”
“因為我生在大梁城,長在大梁城,這裡是我的家園。有人要來破壞我的家園,我就要帶領父老鄉親奮起反抗。這就是我的‘仁’,如果在這個時候,我拋棄了他們,就等於是背棄了自己的信仰。那我孟子非,就沒有資格被稱為儒門小聖。”
“孟兄,恕我直言,你的信仰,無非是忠孝節義而已。你的眼界,始終只侷限於中元一個國家。如果哪一天,你心裡裝得下昆墟界整個人族,甚至天下所有人族,才算是摸到了‘仁’的門檻。屆時你就不是小聖,而是真正的聖人了。”
“韓胸,我現在真有點佩服你了,明明是個道修,卻對儒門的思想領悟地如此之深。這番話,於我而言,確實是有當頭棒喝的意思。”
“那我就再送孟兄一句話,”韓東緩緩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才是儒門之人應該追求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