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哈根 作品
第1316章 儒修七重境(第3頁)
第七重,‘儒聖’境,‘仁者無敵’。
仁,是儒修至高奧義。
胸襟廣闊,能容山川星河,法力通天,無視空間時間。
無界,無優,無我,無敵,可稱仁。
道修成仙,釋修成佛,而儒修,則成聖。
修到最後,殊途同歸,都可以得天地大逍遙。
韓東發現,昆墟界的儒修體系,和地球華國的儒家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很容易就get到其中的點。
區別也就是這個世界有天地靈氣支撐,所以‘格物窮理’領悟到的奧義,能夠轉化為個人的超凡實力。
所謂一法通,萬法通,天地奧義本就相同,道家和儒家修到最後,殊途同歸,也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韓東覺得,整個儒修體系,倒是很合自己胃口。
也許因為他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教育吧,所以對儒修有種異樣的親切感。
因為有道修的基礎在,再加上在地球所受的儒家教育,韓東一個晚上的時間,便修到了第三重:‘儒生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鑽研了儒修的體系,他在道修上也有所觸動,到了第二天早上,居然從法相境三層巔峰,順利突破到法相四層!
事實證明,儒道雙修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不僅不會影響修為,反而會觸類旁通,互相促進。
在金庸的小說中,儒道雙修的人物也是存在的。比如說全真派掌教王重陽,以及《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都是儒道雙修。而且成就極高。
韓東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不過,他因為在地球接受的是儒家思想體系的教育,所以修起儒來事半功倍。
別人要苦修一二十年才能達到的境界,他一個晚上就達成了。
‘儒生境’,在儒修體系中,已經算是不弱的存在了。
孟子非得知韓東一個晚上就修到了儒修第三重,震驚到幾乎失語。連稱陛下真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