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一身榮譽(求票票)
“廟堂之辯!”
“實則不難參悟,齊國廟堂,自齊國君王后薨逝,便是把持在後勝手中,其人親秦,數十年來,未有摻和山東諸國合縱抗秦。”
“且國內四十萬兵馬也有近四十年沒有歷經大戰,果如此,自然國力孱弱無比。”
“秦國鐵騎攻齊,不需耗費太強的力量,足以拿下。”
“而且,秦國攻齊,楚國必不會來救,沒有東方之患,也可更好的攻楚。”
周清握持酒樽,晃動此刻已經被侍女斟滿的酒水,勁力婉轉,自有寒冰之氣沉浮,語落,輕抿一口,滋味很是不錯。
“楚國!”
“近年來,倒是亂象不顯,楚國負芻推恩世族,頗有所得,項燕練兵有成,可為攔阻。”
“大而言之,楚國之內政事人和,國力日增,雖不及大秦,若然給予十年的時間,還真有可能同大秦爭鋒。”
“秦國率先攻楚,齊國……或許來救,於楚人來說,也多了一條退路。”
“故而,此為廟堂之辯。”
“玄清之語簡略,然大意如此。”
“更有先行攻齊,需兩次大軍而戰,果然先行攻楚,或許……齊國孱弱自破。”
沒有引經據典的大而論之。
政事廟堂之論,本就很明顯。
也是對於兩國接下來廟堂走向的一個大致詮釋。
如此,可以為決斷增加一則參照。
“先齊後楚,楚國沒有退路,可大秦需要多一次大戰,更給於楚國些許之機,增添些許抵抗之力。”
秦王政雙眸微微眯起。
王弟此意明瞭。
先楚後齊的話,一場大戰,楚國而定,至於齊國,則很有可能孱弱自破,畢竟那時……諸夏間就剩下一個齊國了。
生與死自有抉擇。
而且可以遏制楚國強大之力。
沒有過多思忖,繼續看向王弟,除了一個廟堂之辯外,還有一個治情之辯。
“治情之辯!”
“齊國乃大周分封之國,風華禮儀皆同諸夏。”
“楚國則在江水洞庭自立為國,雖後來得大周天子賜胙,終究無論在風華,禮儀上與中原諸地各不相同。”
“如玄清先前之語,滅楚……,佔據淮水,則楚國而滅,卻難以全滅,欲要滅楚,須得跨越淮水、江水、嶺南、南海等地。”
“誠如此,諸地更是錯綜複雜,治情不一,欲要整頓,難上加難,滅楚容易,欲要將楚國之力徹底滅掉,將諸地納入掌控,甚為艱難。”
“沒有十年之功不可得,而大秦法行郡縣,所謀乃是劃一而治,這一點……齊國容易,楚國艱難。”
“只有將楚國與以南駐地納入掌控,方可稱得上諸夏一匡。”
周清說著,略有停頓,將手中酒樽之酒水,一飲而盡。
“先行滅齊,欲要一匡諸夏,還需全力滅楚,兵行萬里!”
“先行滅楚,則亦是需要如此,然……,楚國而滅,待滅齊之時,倒是諸夏歸一可顯。”
那便是治情之辯。
齊國單一。
楚國複雜。
滅楚,所面對的不僅僅是淮水楚國廟堂,更是江水、嶺南等地,那才是秦國所要面對的困難,而如果不將其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