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稻粱難肥(求票票)(第3頁)
國尉尉繚子起身,一禮而落,國府對於王賁攻魏的進度掌握很清楚,目下,王賁已經陳兵於大河以北。
而以眼下魏國廟堂的混亂,魏王傾向於調兵守衛大梁城,而非御兵於外,以至於大梁城空虛,偏偏囂魏牟以為應該率兵抗秦大秦於大河以北。
以免使得秦國真的決水淹沒大梁城。
無論如何,就水攻大梁城而言,還有另外一個不小的難度,那便是大河距離大梁城很遠,足有百里,根本不足以淹沒大梁城。
除非秦國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於此一點,李斯到有所言。”
“說來,還是昔年李斯與鄭國大戰鄭國渠的時候,閒暇所聊,鄭國身為水家,對於諸國諸般水利瞭然於胸。”
“點評魏國鴻溝之時,曾有語,鴻溝乃是從東去大河分出一口南下,引入大梁城外,宛若護城之河。”
“是故,李斯以為,引水淹沒大梁城,決水之口並不在大河,而在鴻溝,只是……鄭國曾語,鴻溝水量不足大,非有從大河之口決開補水,方能成其勢。”
“如此,則大秦並不需要耗費大多氣力,蘇代與信陵君所語滎水之決口,應為此。”
李斯起身,出列中央,拱手一禮,大梁城外的水利不算複雜,口中之語,一條大河東去,南下分出一條鴻溝,成為大梁護城河。
水攻大梁城,乃是從大河口子決開更大,匯入鴻溝,成其勢力,進而以護城河水之力,淹沒中央大梁城。
果然,李斯緩緩之言落下,殿中群臣目光看將過去,盡皆為之頷首,上首的昌平君熊啟亦如此。
“這……這一點老夫卻是未有了解過,鴻溝既然通大河,何以水量不大?”
大河貫通整個諸夏,水流水勢更是堪為諸夏第一,水量不需說。
尉繚子兵家傳人,十多年來一直著書《尉繚子》,於大梁城外的鴻溝卻是瞭解不多,今日聽得李斯一言,略有奇異。
“鄭國其言,乃是水事。”
“鴻溝修築甚久,歷經魏國幾代方才修成,通水百年,早先魏國實力強大之時,還能夠以財貨之力疏通河道。”
“然近年來,鴻溝之內的水道已經淤塞過甚,國府也無多餘財貨疏通河道,再加上戰亂連綿,以至於大梁城內早有民謠。”
“曰:鴻溝泥塞,半渠之水,河水滔滔,稻粱難肥。”
李斯對著國尉一禮,近前一小步,迎著上首大王與左右重臣之目光,說道鴻溝水量不大的具體緣由。
歸根結底,戰亂之耽擱,財貨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