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蒙王爭鋒
數年前,秦廷咸陽宮中樞論政,謀略一天下大勢,改革軍政,重練新軍,將原有藍田大營四十歲以上的大部分兵士遷往關外大營。
更為老者,則是直接返歸鄉里,為耕戰出力,零碎而動,重建藍田大營,坐擁四十萬軍力,關外大營整合關外的力量,匯聚原藍田大營的底蘊,亦是擁有不下於二十萬的軍力。
期時,秦國有民力超越四百萬以上,全力之下,匯聚帶甲兵士超過百萬不是不可能,然則,真的到那個時候,可就真的舉國大戰了。
百多年來,隨著秦國新政鋪開,四大軍種為之確立,輕車之兵、材官之兵、騎士之兵、樓船之兵覆蓋整個秦國軍隊上下。
輕車之兵,為戰車之兵,春秋之時,為各大諸侯國主力兵種,戰車的多寡為衡量諸侯國軍力強弱的標準,戰車一乘,覆蓋五十名至一百名士兵。
是所謂,千乘之國實則坐擁五萬至十萬人以上的精銳部隊,萬乘之國實則坐擁五十萬至一百萬人以上的有效部隊,晉陽之戰後,有七大萬乘之國出,是為七大戰國。
戰車之兵多於平坦地形的作戰,進攻時用以衝鋒陷陣,打亂敵軍隊形,防禦時,用戰車步為堡壘,阻止敵軍攻擊,行軍時,為兩翼和前鋒,輔以車載弓弩、戈矛,功能甚多。
只可惜,對於秦國來說,緣由關中地形的原因,戰國以來,這等春秋歲月堪為主力的戰車之兵,逐漸淪為輔助兵種。
由此,步兵為之崛起!
材官之兵,是為步兵,其為秦國諾大軍力的主體,能夠適應任何地形、天候、戰鬥形式,昭襄王以來,秦已然坐擁戰車萬乘,奮擊之士百萬。
商君變法以後,仿造魏武卒,確立秦國銳士的地位,數十年來,齊國有技擊之士,魏國有魏武卒,秦國有銳士。
魏武卒選拔,披三層盔甲,荷戈帶劍,拿著十二石的弓弩,負矢囊內裝弩箭五十支,攜三日口糧,半天能走一百里者,可入。
秦軍銳士亦是如此。
秦軍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
二五百主,已然為千夫長,其上為萬夫長,已然位列軍將之位,秦國步兵,前有重裝步兵,後有輕裝步兵,揹負弓弩,逢戰必輪射。
秦人因養馬有功,故而崛起,加持長期地處西陲,同西戎對戰,騎兵軍團更是悍勇無比,如今的秦軍中,只屬於秦王直屬的黑龍軍團更是騎兵中的精英。
騎兵者,四騎一組,三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騎為一隊,並能屬戰車六乘。配合步兵、戰車之兵,足以應對任何戰場變動。
樓船之兵,是為水軍,數量僅次於輕車之兵與騎兵,秦國雖地處內陸,然巴蜀之地,大江大河甚多,舟師水軍行其上,未曾攻滅巴蜀之時,巴蜀之國便有大量樓船之兵。
司馬錯攻取巴蜀,擴大樓船之兵,以抗衡南楚的樓船之兵。數十年前,秦將司馬錯率領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一戰功成。
“大王,數月來,桓上將軍領兵五萬陳兵上黨屯留之地,蒙武上將軍則領兵五萬匯同楊端和將軍的五萬大軍於平陽之地,對峙趙將廉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