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秦國之墨(大章)
“旱災之年,徵發秦國內的貧苦之人與入秦的關東饑民修渠,以軍糧賑之,如此,既不違反秦法,又可一舉兩得。”
“此計甚妙,若真如此,不出半月,涇水河渠之上必將多出數萬、數十萬的民力,到今歲底,甚至有可能突破一百萬民力。”
“真這般,那就意味著大王將舉國修建涇水河渠,雖有莫大得好處,但也有不小的風險!”
王書從鄭國手中流入身側的李斯手中,藉著帳篷內的燭火之光,一覽王書,從王書上的意思而顯,這是大王給予玄清大師的,但是除卻對大師的安排以外,也夾雜著即將頒行的國策。
而今,秦國之內的旱災已經綿延半載多,夏種不顯,上交完賦稅以後,所剩無幾,如此底蘊很難繼續支撐下去,再有關東饑民不斷湧入。
先前在河渠之上,李斯也想過這個問題,現在,從這道王書上而觀,問題已然解決,但是己身也從這道王書上感受到極深的壓力,舉國之力壓上,那就意味著只許成不許敗。
河渠不成,則舉國癱瘓。當是時,山東六國一旦聯兵攻秦,秦國連輜重民力都難以支應,這是最大的危險。對於這個危險,想來以朝中要臣的眼光,可以看到。
其次,對於接下來的涇水河渠,也將面臨絕大的考驗,現今五十多萬民力在此,已經將自己和鄭國的精力生生耗在其中。
以軍糧軍制賑災之,固然可收民心,然則,如此龐大的人力緊密聚集在連綿工地,任何事端都有可能被無端放大,郡縣偏見、部族偏見、家族偏見、裡亭村落偏見以及各種仇恨恩怨,難免不借機生髮。
但有騷亂械鬥或意外事件,縱然可依嚴明的秦法妥善處置,可只要延誤了河渠工期,延誤了河渠之事,那便是任誰也無法承擔的罪責。
尤其是自己身為河渠丞,凡是涉及修建河渠以外的諸多軍陣之事,全部在於自己,數月來,自己帶著諸多秦吏日日巡視民工營地,事無大小一律當下解決,絕不累積火星。
此舉便是為了防患於未然,倘若待這道王書中的旨意下達秦國各郡縣,那麼,李斯可以想象半月之後、一月之後的河渠會是什麼場面。
“二位身為河渠令與河渠丞,總攬修建涇水河渠的方方面面,這道王書之所以讓二位提前一覽,便是要二位提前做好準備。”
“一旦秦國動用儲備糧倉,那就是舉國之力壓在其上,玄清雖不懂修渠,但身為巡御史,若然在河渠之上發生延貽之事、亂象之事。”
“大王於我生殺大權不是擺設!”
從李斯手中收回王書,打量著此刻神情各有不同的二人,周清輕緩而語,徵發秦國災民匯聚河渠之上,固然可以帶來大量的民力,為修築河渠提供足夠的力量。
但百萬人的規模,管理起來也是頗為麻煩,極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舉國之力修建河渠,此等氣魄,古來罕見,水家史冊之上,必將為秦王、為此渠留下厚重一筆,鄭國定然為秦國修成此渠,以不負水家之名!”
聽得出護國法師口中的決然和冷然,鄭國與李斯快速相視一眼,旋即,各自上前一步,再次一禮。口中喟然長嘆,渾身散發著莫名的激揚之氣,深沉而道。
“定不負大王所望!”
李斯亦是沉聲而道,從小聖賢莊進入秦國以來,原本以為可以憑藉在文信候府編撰《呂氏春秋》受到賞識,從而步入秦廷,追逐高位。
現今,文信候已歿,自己身上能夠依靠的只有秦王,只有秦王賦予自己的修渠之事,若此事完美的辦成,這涇水河渠就是自己的晉升之資。
否則,自己將陷入深淵,再也不可能爬出來,觀大師手中之王書,舉國之力在此,更是向秦王展現自己能力的時候,如此,焉敢不慎重處之。
於二人之語,周清沒有多言,輕輕頷首,身軀微轉,同虛守看了一眼,周身淡紫色的光芒閃爍,踏步間消失不見。
******
一如周清所預料的那般,昨日剛商定好應對眼前旱災的妙策,次日,一道道王書便是從咸陽城飛奔秦國各大郡縣,尤其是關中之地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