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氣啊



                滎陽最近十分“繁榮”。

    首先是太傅幕府的搬遷,令本地湧來了大幾十名領有幕職的士人。

    他們有家人,有僕婢,並帶著少量部曲賓客。

    幕府僚佐之外,還有大量低級吏員,以及受他們驅使的、輪番徵發值役的幫閒。

    光這一項,林林總總就六七千人了。

    這還沒完,一些商徒跟著幕府搬來搬去做買賣,這又不少人。

    還有工匠、樂人……

    可以說,幕府搬到哪裡,哪裡就十分繁榮——如果他們每次消費都給錢的話。

    消費只是促進經濟繁榮的一個手段。除此之外,還有投資。

    在過去半年內,幕府主導的投資項目主要有三大類。

    其一是修繕驛道。

    其二是維護滎陽、陳留、河南三郡的陂池及灌溉渠網。

    其三是疏浚、拓寬河道,以利漕運。

    公允地說,幕府還是幹了點人事的。但詭異的是,這些人事多集中於過去幾個月內,以前不是沒有,但真的很少。

    究其原因,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太傅想改善形象,讓人少罵兩句。

    最後一件給滎陽帶來“繁榮”的事情就是河北流民的大舉南下了。

    這有好有壞。

    好的一方面在於地太多,人不夠。流民的南下,可以大量耕作撂荒土地,多產糧食。

    壞的方面在於土客之爭,治安惡化。

    這種情形在荊州、豫州已經有苗頭了。

    荊州北部的南陽、襄陽一帶,關中流民數量極多,且每年都在持續流入——走武關方向入南陽。

    流民聚集成塢,少的數百家,多的千餘家、數千家。且因為人在異鄉,非常抱團,一方有難,四方赴援,當地土著對其較為敵視,矛盾不少——朝廷謂之“居民”、“流民”之爭。

    豫州一帶主要是王彌之亂所帶來的後續影響。

    王彌巔峰時兵眾十餘萬,最終到達洛陽城下的不過七萬餘人罷了。剩下的七八萬人裡面,有的被官軍剿滅,有的則散落地方,聚集自保,伐木建寨,耕作田地。

    他們耕作的田,很顯然名義上都屬於世家大族、塢堡帥,甚至還侵佔了大量自耕農的土地,並將其裹挾入夥,成為定居“流民”。

    這同樣是一種“居民”、“流民”之爭,在豫州諸郡並不鮮見,矛盾也不少。

    總之,現在滎陽亂糟糟的,人頭雜亂,官民不堪其擾。

    各種犄角旮旯裡,塢堡一座接一座立起。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李矩、郭誦這對舅甥建立的堡壁,一開始只有平陽來的數百家,吸納河北流民後,漸至千餘家。

    這一日,司馬越在幕府內召見了李矩,多番撫慰。

    李矩很激動。

    權傾朝野的太傅對他讚譽有加,天可憐見,十幾年來第一次有這麼大的官看重他。

    司馬越也很滿意。

    他現在對州郡兵乃至禁軍都沒什麼信心了,覺得他們戰鬥力太差。於是把目光放到乞活軍、塢堡帥、流民帥、世家部曲身上,多方延攬,意欲收為己用。

    幕僚們提供了一份名單,李矩就是其中之一。

    一番交談下來,他發現李矩果然忠心耿耿,不由得感慨萬分:司馬氏享國數十年,終究還是有忠臣的。

    舒爽之下,賞賜頗多,並留李矩在府中用飯。

    席間談笑之聲不斷,直到一封捷報傳來……

    主簿郭象遊玩聚會去了,因此今日乃另一位主簿卞敦當直。他不是傻子,實在不想在太傅高興的時候觸黴頭,但沒辦法,誰讓太傅叮囑過,河北戰事的消息要第一時間通稟呢?只能硬著頭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