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峴山(第2頁)
二十三日傍晚,抵達臨沂縣(今臨沂北五十里)。不知道出於什麼惡趣味,金正率軍直趨城南的王導老宅,夜宿其中。
隨後一直沿著沂水河谷進軍,出琅琊,入東安郡,於三月二十八日夜抵達東莞縣。
全軍在此休整兩天,等待落在後面的輜重部隊,順便恢復主力部隊的體力。
四月初一,全軍保持著中低行軍速度,於初三下午抵達大峴山外,紮營屯駐。
初四上午,金正率親隨幕僚登上大峴山,觀瞭賊勢。
呃,說是觀瞭賊勢,他們第一站抵達的是一座破廟。
甭管廟以前是幹什麼的,親兵們將其清理了一番,然後搭了五個壇,祭祀五帝。
金正面容嚴肅地帶眾人祭祀完後,彷彿打開了什麼心結,笑道:“郗從事、羊司馬來信,言曹嶷大肆抽調兵馬北上堵漏,我本不信,但今來山上許久,卻不見妖兵來斫,吾知其虛實矣。”
來自蘭陵蕭氏、琅琊王氏、顏氏、東海糜氏、王氏、徐氏、何氏等豪族的將領們湊趣笑了笑。
別管你內心之中對金正是什麼看法,現在可是戰時。軍中有禁斬之令,惹毛了金正,名正言順斬了你,理都沒地方說。
“下山吧。”金正最後看了眼高高的山嶺,說道。
大峴山不是什麼雄駿山脈。
和太行八陘那等艱險的地形相比,壓根就不在一個等級上。
據王氏派來的嚮導所言,過大峴山要走三十五里路。這三十五里中,最難走的其實在山南,也就是金正他們所在的位置。
山不高,但地形有點怪,很多地方只能勉強過一輛馬車,會車是絕無可能的。
走完山南這一段後,路要好走很多,直至大峴關為止。
從正常軍事角度來看,守大峴關必守關南的幾個險要地形。沒有城池,你也得築幾個寨子出來,依託地勢和堡寨,一點點消磨進攻方的兵力和銳氣。待他們攻至大峴關前時,已經損兵折將,士氣低落,屆時就好打多了。
現在曹軍完全棄守關南,所有兵力收縮至大峴關城以內,本身就落了下乘,更說明他們有點慌了。
慌的原因有很多,現在還判斷不出來。
可能是兵力不足,原本的守軍被大量北調,增援其他戰場,畢竟鮮卑騎兵已經在樂安跑馬,隨時衝進北海、齊國。那可是一馬平川的地形,再沒法限制他們了,曹嶷難道不慌嗎?
另外,羊忱已經兵發萊蕪谷,谷中定然激戰連連,即便一時沒法取勝,曹嶷壓力也很大,或許就會抽調臨朐、大峴關一帶的駐軍,增援萊蕪谷。
另外一個原因和前面有關,即曹嶷抽調駐軍後,對大峴關一帶不放心,又增派了兵馬。但這些新到之兵與原本的駐軍不好比,素質低下,戰鬥力孱弱,也就只能看看罷了,一打就露出原形了。
金正認為兩方面的原因都有。
晚來還有晚來的好處,艹!
即便這次打贏了,也是承了其他兩路兵馬的情,讓他頗為難堪。
但不管怎樣,先打吧,試一試敵軍的斤兩。
******
四月初六,諸營兵馬及輜重部伍差不多都到齊了。
當天上午,司馬睿幕府參軍顏含的族弟顏卓率軍兩千,沿著山路向上走,直趨大峴關城下。
因為山路崎嶇,且地形不利,什麼攻城器械都擺不開、用不上,顏卓這兩千兵只能扛著大盾、長梯,用蟻附攻城的方式硬磨。
金正找了個利於觀戰的山坡,率諸將觀摩戰局。
城頭射下了密集的箭矢,間或夾雜著弩機發射的“嗡嗡”聲。
顏氏部曲一時間死傷不輕,待攻至城下壕溝附近時,已經躺下了兩百餘人。
部眾喧譁聲越來越大,有潰散的趨勢。
金正面無表情地下達了第二陣出擊的命令。
東海何氏子弟率一千七百餘兵跟上,刀出鞘、弓上弦。如果頭陣的顏氏兵馬不戰自潰,則後陣斬前陣,堅決不許他們撤下來——要撤,也得等命令,得到允許方能走兩邊的密林山坡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