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兩減一增(第2頁)
“減少快攻,減少傳球,增加三分。”
兩減一增。
大夥兒聽到拉姆齊的話都有些蒙圈,這還是傑克博士嗎?
甘國陽小聲問道:“戰術要求不是把球給阿甘嗎?你在說什麼,傑克。”
拉姆齊給了甘國陽一個白眼,接著他和鮑比-貝爾曼一起解釋了兩減一增的用意。
減少快攻,意思是除非有絕對把握的快攻反擊機會,否則就不發動快速反擊,而是轉為陣地戰。
80年代一場比賽,快速反擊的次數可能在15到20次左右,有些對手實力差,或者面對掘金,快速反擊能到20次以上。
傑克-拉姆齊曾經判斷,如果一場比賽你能順利的打30次以上快攻,這場贏球的概率會非常大。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快攻在b比賽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得分效率的保證。
拉姆齊一直是快攻的堅定支持者,以在場邊大喊“跑跑跑”而著稱。
但在80年代末期,隨著防守一步步加強,身體對抗越來越出色,快攻的成功率在下滑。
反倒是陣地戰,當你有阿甘這樣的單打高手時,效率不會比快攻差多少,而且殺傷力還強。
所以他要求將一場比賽的快攻次數,降到10次左右。
第二條,減少傳球。
除非隊友有非常好的機會,或者戰術安排了某人持球攻擊,持球人要減少無意義的、防禦性的傳球,要自己持球發動攻擊。
曾經籃球場上,進攻中傳球、倒手非常多,而且傳球越多,越能體現一個球隊的團隊性。
但隨著球員身體素質增強,高大強壯的b球員讓球場空間越來越狹小。
傳球越多,意味著失誤的幾率越大。
一個失誤造成的傷害,甚至高過一個進球的收益。
拉姆齊曾經非常鼓勵球員傳球,開拓者一直有著聯盟最好的陣地戰傳球體系,出色的高位中鋒策應體系。
但是鮑比-貝爾曼的數據統計顯示,並不是傳球越多越好。
因為b不統計傳球次數,所以他收集了很多比賽錄像進行抽樣統計。
他和小斯波(他留在波特蘭讀大學)一道,用肉眼統計比賽回合中的傳球次數,並將這些傳球進行分類。
哪些是進攻性傳球,能威脅到對手的防守,哪些是防禦性傳球,為了防止失誤,或者自己打不動了給隊友,哪些是無意義的倒手。
這條要求就是減少防禦性傳球,杜絕無意義的倒手。
球員們在場上要更有創造力,更加敢於發揮自己的進攻天賦,做到每個點都有威脅——開拓者的球員有這樣的才華。
至於第三點增加三分,屬於聯盟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