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舊金山(第2頁)
甘家菜館的消費客戶定位是城市中產,甘炳光做了多年總廚,一心想在舊金山開一家有檔次的中餐廳,改變美國社會里中餐是低端快餐、炒雜碎的刻板印象,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
結果這麼多流浪者、嬉皮士,還有很多嗑藥的群體,讓中產消費者根本不敢到這家餐廳裡消費。
甘炳光秉持著中國人吃苦耐勞,堅信埋頭苦幹總能得到上天眷顧的性情和心態,堅持走中高端路線,在食材、用料上不降低標準。
他覺得酒香不怕巷子深,堅持做下去,總有一天能把口碑打出來。
靠著這點,餐廳的外送生意做的倒是不錯,增加了一些收入減少了損失。
但距離回本乃至盈利,那是遙遙無期,畢竟外送只是補充,連租金都覆蓋不了。
餐館很快入不敷出,後廚工作量嚴重不飽和,廚子拿不到足額工資,辭職不幹,只能老爺子親自上陣。
後廚是個力氣活,甘炳光有經驗但年歲大了,兒子甘有堂不是廚子的料,本地其他廚師一時半會兒招不到合適的,人家見店裡生意不好也不願意來。
愁眉不展時,他突然想起遠在大洋彼岸,老家甘家村有個同宗的侄子甘有為,他家是村裡的大宗,繼承了老太爺的甘家菜譜,如果能讓他來美國合夥做廚,或許有一線希望。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甘炳光輾轉聯繫上了遠在萬里之外的甘有為,一通遠洋電話交流後,甘有為竟答應下來,表示會帶著兒子遠赴重洋,來甘家菜館助陣。
當時恰逢中美蜜月期,根據1965年的移民法案和中美建交後的協議,每年有四萬中國人能赴美大陸臺灣各一半,移民的限制大大鬆綁。
在甘炳光父子的幫助下,甘有為和兒子甘國陽順利來到舊金山,開始在美國的生活。
甘炳光本擔心侄子徒有其名早已荒廢了廚藝,不會燒甘家菜,但他到來後親自下廚燒了一桌飯菜,讓甘炳光這個資深大廚都伸出大拇指,這廚藝水平是沒話說。
可光廚藝好是沒用的,1979年美國經濟發展停滯,加州地區爆發了經濟危機,洛杉磯、薩克拉門託、舊金山、奧克蘭等地都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
1980年裡根上臺,發佈了經濟改革計劃,可並沒有見效,相反到1981年美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滯漲的泥潭,失業率高漲至8,道瓊斯指數從1965年的2600點跌到800點,而且還在繼續下行中。
大城市有了空心化的趨勢,大量新移民和中產將家搬到了郊外的衛星城,舊金山的旅遊觀光行業也遭受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