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隱士 作品
第二百五十六章 解大紳撿漏本科探花(第3頁)
畢竟,科舉的考題太過“主觀”了。
這種情況下,別說狀元跟探花之間了,甚至狀元跟前二十名之內的,相差都不會特別大。
很少會出現那種誰誰誰一文驚世,而後所有人拜服的那種。
說白了,挑刺嘛,誰不會!
因此,這狀元、榜眼、探花實際上就是選的朱元璋自己覺著順眼的。
如今這前三,老朱是選出來了,可他首先公佈的,還是探花!
而當朱元璋把結果一公佈,眾人猛然間發現,這探花,赫然就是解縉。
當解縉聽到朱元璋公佈自己的成績,發現自己居然成了探花之時,頓時喜出望外。
他雖然之前是會試的會元,但所有人都清楚,他這個會元真就是撿來的。
若是沒鬧出之前那處鬧劇的話,他或許仍舊會上榜,但十有八九不會是會元。
可如今,他解大紳居然成了探花,這就愈發讓人覺著琢磨不透了啊。
實際上,解縉自己也納悶呢。
他因為年紀小、見識不夠、閱歷不深,對於這種策問題,他是真沒把握。
因此,面對殿試的考題,解縉陳述了許多禁海令的弊端。
這些有的是他道聽途說之後瞎琢磨的,有的是他臨時想的。
但至少,他覺著他可以搏一把。
沒想到,這一把還真被他給搏出來了,他居然還真就獲得了老朱的認可。
眾考生聽到解縉居然成探花了,好懸沒當場氣出毛病來。
可他們如今沒有絲毫辦法。
至於剩下兩份考卷,朱元璋一時之間也拿不準主意,究竟欽點誰為狀元,誰是榜眼。
其中一份是誇讚禁海令的,誇的確實好,不是簡單的阿諛奉承,而是誇得賊漂亮那種。
另一份跟解縉一樣,也是陳述弊端的,說得比解縉更加深入、更加詳實。
這兩者一比,老朱也不知道定誰第一了。
發愁啊!
(本章完)
這種情況下,別說狀元跟探花之間了,甚至狀元跟前二十名之內的,相差都不會特別大。
很少會出現那種誰誰誰一文驚世,而後所有人拜服的那種。
說白了,挑刺嘛,誰不會!
因此,這狀元、榜眼、探花實際上就是選的朱元璋自己覺著順眼的。
如今這前三,老朱是選出來了,可他首先公佈的,還是探花!
而當朱元璋把結果一公佈,眾人猛然間發現,這探花,赫然就是解縉。
當解縉聽到朱元璋公佈自己的成績,發現自己居然成了探花之時,頓時喜出望外。
他雖然之前是會試的會元,但所有人都清楚,他這個會元真就是撿來的。
若是沒鬧出之前那處鬧劇的話,他或許仍舊會上榜,但十有八九不會是會元。
可如今,他解大紳居然成了探花,這就愈發讓人覺著琢磨不透了啊。
實際上,解縉自己也納悶呢。
他因為年紀小、見識不夠、閱歷不深,對於這種策問題,他是真沒把握。
因此,面對殿試的考題,解縉陳述了許多禁海令的弊端。
這些有的是他道聽途說之後瞎琢磨的,有的是他臨時想的。
但至少,他覺著他可以搏一把。
沒想到,這一把還真被他給搏出來了,他居然還真就獲得了老朱的認可。
眾考生聽到解縉居然成探花了,好懸沒當場氣出毛病來。
可他們如今沒有絲毫辦法。
至於剩下兩份考卷,朱元璋一時之間也拿不準主意,究竟欽點誰為狀元,誰是榜眼。
其中一份是誇讚禁海令的,誇的確實好,不是簡單的阿諛奉承,而是誇得賊漂亮那種。
另一份跟解縉一樣,也是陳述弊端的,說得比解縉更加深入、更加詳實。
這兩者一比,老朱也不知道定誰第一了。
發愁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