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央 作品

第 101 章 出巡(第3頁)

 即使武皇和李令月已經換上了尋常的衣裳,可她們這般衣衫整潔,色澤鮮亮,在這樣一群人中仍然十分惹眼。

 不少人紛紛抬頭看了她們一眼,在目光觸及武皇和李令月身邊高大健壯的護衛時,又匆匆將視線挪開。

 這時,三三兩兩的鹽民拖著疲憊的身軀往回走。

 他們身上穿著打了補丁的短衫,手指縫間淨是泥漬。

 兩名路過的官差恰好與這些鹽民迎面相遇。

 這些鹽民似乎破壞了他們的好心情,他們當即便開始趕人:“去,去,咱們城中今兒個有貴人要來。你們這些人既然提前下工了,便趕緊回家去,莫要讓貴人瞧見你們,汙了貴人的眼!”

 鹽民們見狀,茫然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城中的貴人都知道他們這裡治安混亂,環境極差。

 他們這地界,當真會有貴人來嗎?

 武皇見狀,皺起了眉,李令月的眸子中閃過了一絲怒意。但她們都沒有說什麼。

 其實,早在她們來之前,就預料到可能會有這種狀況發生了。

 當地的官員為了讓皇帝和皇儲看到當地最好的一面,也為了顯示自己治理有方,他們定會想方設法將不好的一面遮掩起來。

 若真實情況與表面情況大差不差,也就罷了。可眼下看來,實情分明與表象相去甚遠,這便有粉飾太平之嫌了。

 她們如今自己走走逛逛,還能夠看到這樣的一幕,不知被地方官帶著逛的替身,看到的又是何等河清海晏,盛世安穩的情形。

 李令月湊近武皇,用只有母女二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道:“阿孃,我想起,此地應該頗為富庶才是,怎會如此混亂?此地的百姓又怎會過得如此窮苦?”

 食鹽對於一國百姓的重要性,自然不需多說。歷來,鹽業都是一項極為暴利的行業。

 李令月剛剛來到大唐之時,大唐並未將鹽業收歸官營,而是由著鹽民自行開採,而後在民間售賣。這售鹽所得的錢銀,官方也只象徵性地收取一些微薄的賦稅。

 然而,大唐鹽業亂象叢生。根據距離產鹽之地的遠近,各地鹽價參差不齊。

 有一些地頭蛇極為霸道,仗著家族勢力,壟斷了當地的鹽池、鹽井,不許百姓隨意開採,他們則大量囤積食鹽,將食鹽運送到別的地方去販賣,轉手就賺取了成倍的利潤。

 他們倒是獲得了莫大的好處,一些老百姓卻一年到頭嘴裡沾不上什麼鹹味兒

 得知這樣的情況後,在李令月的建議下,武皇便將下旨將食鹽收歸國營。食鹽的買進賣出,都由朝廷來進行統一定價,食鹽在生產和運輸的過程中,也需由朝廷來進行監管。這樣一來,民間這些無良商家自然不好再隨意哄抬鹽價。

 當然,朝廷出人出力,在鹽業方面,朝廷自然要抽取比之前更多的賦稅。但李令月覺得,反正就算放開鹽池和鹽井的開採,這好處也落不到百姓的身上。

 與其肥了某些人的腰包,倒不如這個錢由朝廷來賺。至少他們還能夠根據收上來的鹽,進行分配,並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將這些食鹽賣給百姓。

 不過,眼見著這本該富庶的產鹽之地貧富差距如此之大,李令月便知道,多半是管理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岔子。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