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自薦
蝗災多發於盛夏之際,且常與旱災相伴。
乾旱少雨時節,湖泊河流水位降低,十分適合雌蝗產卵1。
其實一切早有預兆,今年的夏季來得比往年早,各地的溫度與去歲同時間段相比要高上不少,便連降雨量也少了許多。
韓、趙、魏的君王只顧著抱怨酷暑難捱,卻未曾考慮過這種溫度對於農事會有什麼影響。
反正他們的糧倉中堆滿了糧食,餓著誰,都不會餓著他們這些國君。底下的黔首死活與他們何干?便是不幸餓死了,也只能說是他們命不好。
春日裡,這三地的農人辛辛苦苦種下的秧苗,如今損失慘重。眼見著今年就要顆粒無收了,他們中不少人都跪坐在乾裂的地面上,哭天搶地,不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要如何熬下去。
秦國在六國之地安排了不少細作,韓趙魏遭災的第一時間,細作就將消息傳回了秦國。
對此,秦國君臣第一時間便引起了高度重視。
韓趙魏既然遭了災,秦國會不會也有同樣的災禍?
便是秦地沒有那許多蝗蟲卵,他們也需謹防韓趙魏三國的蝗蟲吃光了他們境內的莊稼,向著秦國而來。
朝會上,坐在上首的秦王與王后,以及秦國臣子們面上的神色頗為沉重。
司農出列道:“今歲雨水較之往年確有減少,但關中之地有鄭國渠,關外之地亦修建了一些水利設施,可在旱澇之時進行一定的調節。我秦國境內雖有局部地區發現了少量蝗蟲卵,但一切還在可控範圍中。”
“去歲冬季,左庶長在變法之時,特意派了人到各地教導農人如何才能進行高效的耕作,其中也包含了遇到各項災害之時,該如何進行預防和處理。這些教導,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今,不少農人都對左庶長與朝廷感恩戴德。”
當朝廷派人去教導黔首們農事之事,黔首們自然是心存疑慮的。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貴人們總結出的大道理,他們顯然更相信自己這麼些年來在地裡摸索出的經驗。
若不是他們不敢不遵循秦法,只怕他們根本就不會將李斯派人來教導他們的許多話放在心中。
但事實證明了這些貴人們所說的話是對的。
黔首們對朝廷的信任度無形中增加了許多。
當他們在里長的帶領下,將蝗蟲卵一個個挑出來的時候,他們意識到,貴人們的教導,讓他們避免了一場可怕的災難。
嬴政並不聽這些虛話,他詳細地向底下的農官們詢問了各地的遭災情況。
待農官們一個個彙報得口乾舌燥之際,嬴政面上的神色總算是舒緩了不少。
“李斯做得不錯,你們做得也不錯。待此次災難平安度過,寡人再論功行賞。”
他的這番話,也讓各地的農官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既然秦國境內的情況尚且在可控範圍之中。我等需要憂慮的,便是韓趙魏之地的蝗蟲是否會越過國境線,進入秦國。蝗蟲到此處,王綰看向了李令
月:“不知王后可有什麼好方法?”()?()
能夠站在這個朝堂上的官員,都知王后是後世之人。故而,許多時候,他們哪怕有了自己的方案,也喜歡聽一聽李令月的意見,看後世之人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這些事。
?晏央的作品《秦唐之好》??,域名[(.)]????????
()?()
位於官員隊伍末端的蕭何也抬眸望向了李令月。()?()
這些日子蕭何雖跟在李斯身邊,協助李斯擬定需要變更的律令,但因他與李斯所在之地恰好也是發現了蝗蟲卵的地區之一,秦王派出的官員要召他回咸陽問話,他便也跟著秦王派出的使者回到了咸陽。()?()
無論如何,秦王肯關心底下農人的受災情況,總是符合蕭何心意的。
在與秦王相處的過程中,蕭何也發現,秦王並非生來就是個仁君,他如今所做的不少堪稱仁君之舉,都是受到了王后的影響。
不過,對蕭何而言,只要秦王願意做個實際上的仁君,施惠於民,他心中真正的想法如何,並不那麼重要。
在為秦王效勞的過程中,蕭何也不免對坐在嬴政身側的,據說來自後世的秦王后多了幾分好奇心。
起初,蕭何在聽身邊同僚說李令月是後世之人時,他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