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引導和交流是教育中不能缺少的東西(第3頁)
“只要你喜歡,那就是有意義的。”
“我想說的是。”
“一個人的人生不需要別人來評判什麼。”
“你們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還有議論。”
“大膽去做你喜歡的事,就是有意義的。”
董晨沒說什麼太深奧的話題。
他早就注意到這些孩子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心理問題。
或是自卑敏感,又或是孤僻焦慮。
而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
對待孩子的時候也往往沒什麼耐心。
那些父母往往是有些專權的,霸道的。
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大多是吼叫和棍棒。
談心?
引導?
這顯然不如命令來的爽。
還有一些父母。
他們本身就庸庸碌碌,一輩子見了誰都是唯唯諾諾。
卻偏偏在自家娃面前找到了一些畸形的成就感。
他們的話就是命令,不可違抗的聖旨。
孩子在他們面前也別談什麼尊嚴,隱私,喜好,性格.......
我是老子你是兒子,你就必須聽我的。
他們可以和任何人相談甚歡。
但唯獨懶得聽聽自己孩子的心聲。
教育,就是那麼簡單粗暴。
可怕的是。
從小就在那種壓迫中長大的孩子,也大多都膽小怕事,庸庸碌碌。
然後等那些孩子再成家之後。
他們又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品嚐到那種畸形的成就感。
淋過雨的他們不但不會給自己的孩子撐傘。
甚至還會變本加厲。
這種教育方式,完完全全就是一種惡性循環。
董晨顯然是非常討厭那種教育方式。
他寧可爹不像爹,女兒不像女兒,也不會在孩子身上找那種畸形的成就感。
如今。
他雖然不像帶球球那樣身教言傳潛移默化。
但正確的引導,他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
也經過董晨這麼一引導。
不少學生的心理悄然發生了一些改變。
大巴車上的氣氛,更加的歡樂了。
不過與此同時。
網絡上羊仕那一篇圍脖已經衝上了熱搜榜前十。
針對董晨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
網絡上的評論已經兩極分化。
一場輿論風暴,已然愈演愈烈,終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