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崖山之後無孔家
雖然老趙家對孔府掏心掏肺,但孔府可沒想吊死在一顆樹上。
趙宋被完顏家打到南邊後,孔府立即派出孔端操向大金錶中心,受封衍聖公。
雖說這金夷的奶有股子羶味,那也是娘啊!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處夷狄,不可棄也。”
孔家老祖宗這句話,乃是對別人說的,輪到孔家自己就不一樣了,那叫:
“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其實就是說,誰給骨頭誰就是主人,管他是人還是畜生。
數十年後,蒙夷興起,將金夷滅之,在衍聖公孔元用的率領下,孔府審時度勢,大義凜然地倒向了忽必烈。
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親率族人加入元軍,清剿漢人“反賊”,“不幸”死在軍中。
孔元用死後,孔元措一系乘機奪權,孔家內部為了衍聖公稱號展開了爭奪,持續數代。
最後,韃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為正溯,孔元用一系徹底敗北,嗚乎哀哉!
可憐孔元用為忽必烈統一大業,幾乎流盡了最後一滴狗血,他的後人卻慘遭排擠打壓,蒼天啊!
為了取悅忽必烈,孔府還派出大儒張德輝與元好問等覲見忽必烈,跪請他為“儒教大宗師”。
堂堂華夏“聖學”,竟然請得一位雙手沾滿數千萬漢人鮮血的酋首來做大宗師,孔府真正實現了“以德報怨”的最高境界。
雖說不識幾個漢字,忽必烈還是愉快地接受了他們的請求,出任“儒教大宗師”。
心情大好之下,忽必烈蠲免了孔府和儒戶的兵賦,一眾儒士彈冠相慶歡呼雀躍。君子謀道不謀食,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其實孔府平日裡就財富六車威震鄉里,廣大勞苦百姓無不獻地獻女,為奴為僕,改姓為孔以求沾得衍聖公之聖恩。
這蠲免孔府兵賦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當然,錢多不咬手,何況這可是“儒教大宗師”的恩賜啊!
華夏朱明崛起,趕走蒙古人,孔府再度倒戈,幾度了?數不清。
朱元璋雖鄙視孔家人品,卻也知儒家對維護朱家朝廷之妙用,故而續封衍聖公。
要論孔府衍聖公中最具與時俱進順應大勢素質的,莫過於明末孔府衍聖公孔胤植。
朱家待他那真是沒得說,此公本非嫡傳,卻不但受封衍聖公,還先後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謂君恩如山。
可李自成一入山東,離曲阜還遠著的時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順國永昌皇帝龍位,並獻馬獻銀,跪納印信。
哪曉得這回換主急了點,沒幾天,大順軍跑了,來了建奴大軍,這位三姓衍聖公知錯就改。
即上《初進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稱頌清帝“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並永”。
表示“臣等闕里豎儒,章縫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慶新朝盛治,瞻學之崇隆,趨蹌恐後”。
接著,為響應清政府發佈的剃髮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舉行了剃髮儀式,“恭設香案,宣讀聖諭”,令族人剃髮。
於此同時,建奴大軍正在江陰嘉定等地,屠戮那些抗拒剃髮易服的無數百姓。
再後來,為了避清帝胤模諱,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對清廷的耿耿忠心。
三姓公公孔衍(胤)植如此識大體顧大局順應歷史潮流,怕是連汪精衛吳三桂之流的也要伸出大拇指啊!
孔家如此識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賞,孔府一門更是得勢,至於老祖宗所言“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乃教化萬民之語,非孔家治世準則。
縱觀孔府歷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賞有加,元成宗上臺後封孔丘先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清代順治皇帝當政之初,更把孔子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使這種逐步的吹捧,終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孔府也跟著沾光無限。
事實上孔府有時還是知恩圖報的,比如清廷被推翻近百年後,孔府依舊牢記大清恩德。
他們穿著旗袍馬褂給祖宗上豬頭,據說直到現在,孔家用於排輩的字還是乾隆所賜的呢!
後世倭國入侵時,山東孔家充當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孔家歷代都為統治階級服務,各種受封,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封建階級的中堅力量,不管韃子元清,誰來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