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對持狼居胥山
孔有德鐵嶺礦工出身,父親在鐵嶺領導反建州政權起義。
失敗後流亡遼東各地,曾在廣寧軍任遊擊,後投效毛文龍,與尚可喜被稱為山東三礦徒。
崇禎四年八月,皇太極率清兵攻打淩河城,祖大壽圍於城內。
孫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千人趕赴前線增援,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兵素不和。
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春雪,部隊給養不足,士兵搶劫譁變。
孔有德在登州發動吳橋兵變,自號都元帥,孫元化忠於朝廷不願稱王,孔有德放他逃離登州。
明朝派兵鎮壓後,投降後金。崇德元年,受封恭順王,出征朝鮮,錦州,松山等地。
入關後,隨多鐸追剿農民起義軍,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
順治三年,授平南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曆政權。
五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廣西。
九年,被李定國圍困在桂林,兵敗自殺。
孔有德的屍體被李定國焚骨揚灰。
崇禎四年,孔有德部從山東登州叛逃後金,對大明造成巨大傷害。
他們除了攜帶20餘門紅夷炮,盡歸建奴所有之外。
還帶過去了近百名葡萄牙籍鑄炮師,以及大批經過葡萄牙訓練的精銳炮手。
孔有德所帶去的葡萄牙鑄炮師技術精湛,登州的明軍火器基地,已經掌握鋼管冷卻技術,可以生產升級的紅衣大炮。
於是,建奴的火炮技術和生產規模,立刻爆表增長。
而孔有德部的炮手,是西洋火器專家培訓的東亞最精銳的炮手。
他們利用西方彈道學、幾何學和物理學知識計算炮彈軌跡,其命中率遠遠高於僅憑經驗作戰的傳統炮隊。
這極大地扭轉了明軍和建奴交戰時,雙方的軍事技術力量對比。
貳臣者如祖大壽,不言不為,或為李成棟,幡然悔悟,大義晚成。
而孔有德洪承疇吳三桂等背主負恩,天良泯滅,為虎作倀。
他們作惡西南,殘害同胞,逼殺抗清英雄,實為千古敗類,人所不齒。
後兵敗自殺,挫骨揚灰,落得死無葬身之地,斷子絕孫的下場,都是因果報應。
……
朱慈烺看看地上被戰馬踩成肉泥的孔有德,隨後傳令大軍繼續向漠北挺進。
寒冬即將到來,必須在寒冬到來之前平定漠北。
不然等到大面積降雪之時,軍隊行動不便,想要徹底掃平漠北會很困難。
成吉思汗從斡難河起家,橫掃四方,一路幹到了歐洲。
並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然而不到二百年的光景,他的子孫就被大明打的落荒而逃,趕回了斡難河。
黃金家族,普遍是指成吉思汗的後裔,即便是黃金家族中,也有生疏之分。
在元朝被推翻後,大部分留在中原的黃金家族融入了漢族。
逃至漠北部分的黃金家族,後來出了一位牛逼的達延汗。
他為了區別對待蒙古部族,改制後的黃金家僅限自己的子孫。
從此以後,蒙古察哈爾部大汗王廷嫡系獨享。
按照這算法,血脈最純的就是死在青海大海灘上的林丹汗。
明成祖朱棣五徵漠北,就揍過好幾個黃金家族成員。
比如第二十二代蒙古帝國大汗,完者圖汗,被明成祖揍的只剩下七騎護衛,一路逃向察合臺汗國。
大軍渡過翰難河不久,一支夜不收小隊疾馳而來。
他們來到隊伍前飛快的下馬稟報道:
“啟稟陛下,車臣汗率部兩萬,與我前鋒大軍在肯特山扶持。”
“肯特山?”
朱慈烺聞言一愣,那不是蒙古聖山嗎?曹變蛟他們竟然已經追到肯特山了?
肯特山就是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蒙古人難道想讓成吉思汗見證蒙古大軍如何覆滅的嗎?
對於成吉思汗的埋葬之地,後世史學界一直有爭議。
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佈、不記錄在案。
幾百年來,考古學家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甚至元朝任何一個皇帝的陵墓都沒有發現。
據說蒙古皇帝不修皇陵,葬在野外,只用一個獨木棺存放遺體。
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