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語000 作品

第581章 孫雲球和薄鈺(第3頁)

  其母董如蘭,是個有知識的婦女,孫雲球著作的序,就是他母親寫的。

  孫雲球年幼時,隨父母遷居蘇州虎丘山畔,他自幼聰穎異常,13歲即為吳江縣鄉學生。

  不久父親去世,家境中落,又遇明朝滅亡清軍南下,生計艱難,他遂以採集出售中草藥謀生。

  雖然如此,孫雲球並未喪志,仍勤奮好學,鑽研剛從西方傳入的數學知識,探討測量、算指、幾何之法。

  他精於器械製造,為了校準自鳴鐘,他製造了“自然晷“,這是一種據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經過使用後證明,以之判定時刻,十分準確。

  孫雲球生平最大的成就在於光學制作,很崇拜富有科學技術知識的薄珏。

  薄鈺的年齡稍長於孫雲球,曾經制造過望遠鏡和渾天儀,對於孫雲球有一定影響。

  孫雲球把從他們那裡學來的簡略且原始的光學知識具體化,利用蘇州的琢玉工藝,成功地磨製了各種凹凸透鏡。

  並在此基礎上製作了大量光學儀器,把我國民間光學制造業推向了一個新的起點。

  在孫雲球短暫的一生中,他製造的各類光學儀器達七十餘種。

  這些儀器早已蕩然無存,所幸的是《吳縣誌》在介紹孫雲球時,提到了他所發明的一些儀器的名稱,使我們得以窺其一斑。

  在孫雲球研製的光學儀器中,望遠鏡常被人們提及。

  他所研製的望遠鏡性能良好,據《吳門補乘》記載,浙江天台有一個名叫文康裔的人,患有嚴重近視。

  孫雲球曾和他一道,登上虎丘山,用自制的望遠鏡眺望,看到蘇州城內的樓臺塔院近在眼前,清晰可辨;天平、靈巖、穹窿諸峰蒼翠挺拔,歷歷在目。文康裔讚歎不已,視為神技。

  另外,孫雲球還為眼鏡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用以矯正視力的眼鏡並非孫雲球所發明。

  孫雲球的貢獻在於他創造性地採用水晶為原料,磨製成各種凹凸鏡片,並根據近視、遠視不同情況,“隨目對鏡“,使人們配到適合自己眼睛的鏡片,“以年別者老少花,以地分者遠近光“。

  從而使視力得到矯正,這種水晶眼鏡在當時很引人注目,人們不惜出重資購買,蘇州眼鏡業也就在此基礎上興盛起來。

  孫雲球還制有“存目鏡“,用這種鏡來觀察物體,“百倍光明,無微不矚“,能將極細小的東西,看得一目瞭然。

  這有可能是一塊放大鏡或一架簡單的顯微鏡,考慮到單個放大鏡在此之前已經存在,宋代已用水晶照物,明代已有“單照“。

  但那類放大鏡很難達到此處所說的“存目鏡“的效果。所以,孫雲球所發明的存目鏡,極有可能是一架簡單顯微鏡,即具有較高放大倍數的凸透鏡。

  還有一種“萬花鏡“,“能化一物為數十者“,“能視一物化為數十“,這種鏡會使一個像變成多個,有些類似於今天的萬花筒。估計其結構是一種呈菱形折射的鏡片,依靠光線的多次反射形成群像。

  另外,“察微鏡“也是孫雲球的發明之一。如果說“存目鏡“是一種簡單顯微鏡的話,那麼“察微鏡“就應該是一種複合顯微鏡。

  對於孫雲球來說,製造複合顯微鏡的技術障礙並不存在。因為他能夠製造望遠鏡,在製造望遠鏡過程中,只要稍稍改變一下透鏡的裝置方法,望遠鏡就會變成一架複合顯微鏡。

  只是由於他英年早逝,加上中國當時科學狀況的限制,這架顯微鏡在當時的科學研究中,未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還有“半鏡“。這種“半鏡“,不太可能是現代意義上的雙焦點眼鏡,它應該是一種半圓盤形的眼鏡,即眼鏡僅僅有下面半塊透鏡,佩戴者眺望遠方時可以直接通過上部,不必藉助鏡片。

  這種形式的眼鏡有時還能看到,它特別適應於老花眼之類視者使用。孫雲球當時能製作出這種眼鏡來,也是一個大進步。

  除了這些儀器之外,孫雲球還磨製過多面鏡、夜明鏡、幻容鏡、鴛鴦鏡、放光鏡、夕陽鏡等等。

  孫雲球還總結多年制鏡經驗,寫成《鏡史》一卷,他的母親董如蘭親自為該書寫序。

  這本書的問世,對後世光學儀器製造技術影響很大,可惜的是它後來失傳了,使我們今日難以窺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