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親自下廚(第3頁)

    在農耕文明佔主導的中國古代,人口是國家最為重要的資源。

    我國各朝代都在想方設法的增加人口數量。

    歷史上,我國出現了多個盛世,人口也出現了多個高峰。

    但在明清以前,我國人口數量始終在1億人以下。

    即使疆域最遼闊的元朝人口也不過八九千萬。

    不過在清朝中前期,中國人口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人口總量增長近四十倍。

    乾隆時期我國人口突破2億,而到道光時期,全國人口數量更是增加到4.3億。

    即便後來因為太平天國起義造成人口銳減,我國人口仍然有3億多。

    那麼清朝時期我國為何出現了人口大爆炸,那就是紅薯和土豆以及玉米的作用。

    其實在明朝中後期,土豆、玉米、紅薯等作物已經被引入中國,因為南方人不喜歡吃沒有推廣普及。

    這些外來作物不僅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對土地要求不高。

    可以種植在貧瘠的山區丘陵坡地,不與小麥、水稻爭天下。

    這就大大增加了居民的口糧數量,對我國人口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紅薯產量極高,民間有一年紅薯半年糧的說法。

    一經普及,迅速惠及無數貧民百姓,無論是當年還是後來的大饑荒,許多百姓都是靠紅薯得以生存的。

    這樣,不僅大量荒地得到有效開發,而且糧食產量大大提升。

    同時,這些高產作物不但人可以吃,也可當作牲畜飼料。

    而大量肉食和禽蛋的上市,脂肪和蛋白質含量上升,使得老百姓體質變好。

    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人口數量的增長。

    可以說,糧食產量的增加為人口的增長打下了基礎。

    在眾臣沒有到來之前,朱慈烺從系統分別兌換出二十個紅薯,二十個土豆,二十個嫩玉米,然後帶著幾個小太監和宮女開始忙活起來。

    這三種農作物剛引進時,因為不會種植產量並不高,加上他們不會做,也沒有感覺到好吃,不然肯定會推廣普及的。

    朱慈烺今天要讓這些大臣嚐嚐他們從未吃過的東西,他不相信有人會不喜歡吃烤紅薯和嫩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