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無意插柳
神武五年,大明放開海禁三年左右,江南地區工業開始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太湖地區的商人聞風競起,一年時間,由蘇州到杭州的運河兩岸,出現了許多新興作坊小城。
其中,以盛產絲綢的吳江盛澤鎮最為出名。
絡緯機櫨之聲通宵徹夜,兩岸絲綢牙行千百家,遠近村坊織成綢布,俱到此上販賣。”
紡織業已由簡單的家庭手工業,逐漸轉換成獨立的手工業作坊,甚至發展出了部分手工業工廠。
手工業作坊的組織結構中有作坊主,由地主兼營工商業的資本家,也有脫離農業生產的機工。
他們的關係是所謂機戶出資,機工出力,隨即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雛形。
產業發展,最終確立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由於工商業利潤高,江南比較開明的大戶,基本上把生產糧食的土地,改為種植可以出售的商品作物。
晉商,陝商,徽商等等商家,紛紛把經營土地的資金投入到商業中,在江南開設了眾多綢緞、陶瓷等商鋪。
各大小城市的工商業都比以前繁榮,先前種植水稻的土地,為了利益更大化,不少被改為桑田。
由於紡織出來的絲綢需要染色,有些不適合種植桑樹的地區開始種植藍靛。
安徽南部則種植紅色染料茜草,這樣一來,因紡織業的需要,又並催生髮展了相關的染布業。
蘇松一帶的紡織業發展是逐步擴大,大量的絲綢和布帛通過徽州、蘇州和山陝商人行銷到海內外。
他們相互結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商幫,以太湖蘇松為根據地,從而南走湖廣,穿過嶺南,漂洋過海,行銷海外。
這一切的商業活動的開展,基本都是建立在江南的紡織業基礎之上。
為此,各地的商人都在蘇州建立了會館。
如廣東的嶺南會館、陝西的全秦會館、山西的全晉會館等。
另外,也正是由於商業活動的逐漸發達,商人們隨身攜帶的大量資金旅途極不安全,於是出現了現代金融行業的雛形。
票號及相關異地匯款制度開始出現,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這一切都建立在神武皇帝改革開放基礎上,當然開始也會有弊端,朱慈烺會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改正。
歷史上明末工業也已經出現萌芽,可惜隨著蠻夷東擄入主華夏而改變。
東擄政權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極端壓制政策,最終掐滅了明末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
使華夏社會經濟的發展從原有的領先世界,開始封閉自守,逐步落後於西方,最終被西方所趕超。
在蘇州吳江一片田園旁,站著五個年輕人,從衣著上看都是富家公子。
為首年紀輕公子大約十五歲左右,其他幾人年齡稍長,應該都在二十歲以上。
少年看著眼前良田種滿茂盛的桑樹,表情上看不出喜樂。
但其中有位年輕公子卻滿面愁容,片刻後,他對為首公子拱手說道:
“陛下,如此良田卻種植桑樹,一旦發生嚴重天災,大明子民又捱餓,國庫雖然充裕,總不能無休止救災,從而讓商家獲利!”
這幾人正是南下私訪的神武皇帝,左右站著侍衛沈雲英和嶽洋,另外二人乃是金陵四公子中的兩位,方以智和陳貞慧。
朱慈烺此次南下特意帶上方以智和陳貞慧,二人都是南方人,更瞭解南方風情。
當然,二人和神武皇帝接觸並不多,朱慈烺也想讓他們瞭解自己和新政改革的成果,讓他們更加忠於大明。
剛才和朱慈烺說話的正是方以智,對方以智的說法,陳貞慧和嶽洋三人也都很認同。
以他們的思想,良田只能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種桑養蠶乃是浪費資源。
這種情況,嶽洋和沈雲英不方便插嘴,陳貞慧沉思片刻道:
“陛下,臣認為方大人言之有理,好好良田全部被用來種桑養蠶,長久如此,糧價必然高漲,受害的還是普通百姓!”
這時嶽洋終於可以說話了,他拱手道:
“大人所言極是,一路南下,發現糧價都有上漲,有的地方糧價已經長到兩龍元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