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聲會色 作品
第178章 誰不道,人才難得(第2頁)
“楊兄,今日這事情不小,朱勔勢大,咱們得暫避風頭。先到我朋友家暫避,先住一陣子再說。”
楊邦乂從沒經歷過這種事,心中欽佩武松的鎮定自若,道:“全憑恩公安排。”
武松擺擺手:“莫再叫什麼恩公,武松在家中行二,楊兄年長,你叫我一聲二郎就行。”
楊邦乂得罪了朱勔,又被梁山好漢劫了囚車,心裡清楚自已在陽光下已無立足之地,父子三人今後該何去何從?雖是進士及第,在官場也有幾個知心好友,但此刻是戴罪之身,關連上哪個就是害了哪個。但楊邦乂也算是豁達之人,眼見朝廷昏聵、地方官員胡作非為,本就失望透頂的報國之心已徹底死了,他心中只有一個願望——把身邊這兩個娃娃撫養成人。
武松知道楊邦乂遭受如此打擊,心神已亂,便故意不提此事,只大碗喝酒,聊的都是些江南風物、北地習俗。
聊著聊著,武松不禁自慚形穢,這個楊邦乂不愧是進士,他的學識已經不能用淵博來形容,簡直就是深不見底。無論江南遼北、西夏吐蕃,不管什麼詩詞歌賦、文章筆墨,只要自已開個頭,楊邦乂都能說得頭頭是道,細數淵源,不刨祖墳不罷休。
武松心中一動,便將梁山現在遇到的難題說給他聽。治理縣城本就是楊邦乂的老本行,聽到這個更是來了精神,便道:“治理一縣,其實有四個人足矣。一個鐵面無私的公正之人,管司法訴訟;一個懂得買賣的算計之人,管錢糧鹽鐵;一個精工匠心的踏實之人,管工程營造;一個知書懂禮的細緻之人,管戶籍理學。你梁山情況比較特殊,因此無需設立軍政與官員任免的機構,只要找到上面這四個人,一座縣城的大框架便搭建起來了。其餘小事,查缺補漏即可。”
寥寥數語,說得武松心悅誠服,他連敬了楊邦乂幾碗酒,然後將自已準備建立書院的打算說了出來。楊邦乂聽了不禁拍案讚歎,慨嘆道:“此事本該朝廷主持……”話說了一半便覺不妥,立刻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