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碧悠然 作品

第141章 千金歸家 十一 二合一(第3頁)

 這一日,胡臨安又將於父哄得眉開眼笑,趁著於父過去吩咐管事之際,他悄悄衝著楚雲梨眨了眨眼睛。

 楚雲梨瞪他一眼:“你收斂些。”

 胡臨安一臉無辜:“我要是不哄,他什麼時候能答應將你嫁給我?”

 其實很快的。

 於父想讓女兒生下孩子接手於家生意……且不說於新蘭已經不年輕。他年紀漸大,這孩子還是要親自教養長大,他才能真的放心。

 比如這兩日,於父已經悄悄在請媒人幫著說親。自家不缺銀錢,他要求不高,希望那人長得好,會哄人,還得聰明。

 前兩者比較好找,但最後那條件……聰明人也不能答應來入贅呀。

 再說,真找一個聰慧之人,不是知根知底,於父能放心才怪。

 所以,媒人覺得這分好處棘手的很。於父在聽完了媒人的話後,也知道這人不好找。

 兩人低聲說了幾句,於父回頭就看到靠在一起的兩個頭。他輕咳了一聲。

 那邊二人立刻分開,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於父看在眼中,不知怎地,心裡反而更憋了。

 送走了胡臨安,天色已經不早,於父看了看外面馬車,道:“新蘭,今兒就到這,咱們先回去。”

 父女倆難得早回家,都想回去多歇會兒,結果呢,剛坐下不久,就有人來稟告,說外頭有一個大腹便便的女子找上門。

 彼時於父已經昏昏欲睡,管事不忍打擾,便先報到了楚雲梨這裡來。

 “要生了?”楚雲梨心中狐疑,之前沒這事啊!難道她的到來還多出來一個女人?

 管事頷首:“看那樣子,應該用不了多久就要臨盆。”

 “把人請進來。”楚雲梨裹上披風,直接去了外院。

 找來的女子一身紅衣,身形豐腴,肌膚白皙細膩,臉上還上了脂粉,眉眼間有一股風塵氣。肚子高高隆起,因為衣衫穿得薄,楚雲梨還能看到那肚子上有隱隱滾動的痕跡。

 這孩子應該是真的。

 但問題是,孩子他爹是誰?

 楚雲梨開門見山:“你來找誰?”

 女子未語淚先流,軟軟跪倒在地:“姑娘,我來找你哥哥……他……衛郎他……他說要來接我的,我等啊等,等啊等,先前不敢打聽,也是這兩天才聽說他已經不在……嗚嗚嗚……他這一走,我和孩子怎麼辦?”

 說到後來,已然泣不成聲。

 楚雲梨愕然。

 於新蘭回來已有半年,於家長子離開了大半年。算算時間的話,他倒是很有可能會留下這麼個孩子。但他人已經不在,孩子到底是誰的,也不能只聽這女人的一面之詞。

 楚雲梨用手撐著下巴:“你們在哪認識的?你姓甚名誰?家住何處?家中還有何人?他又是怎麼碰的你?”

 一連串的問話,紅衣女子倒也不慌,她是郊外畫舫上的花娘,出身是卑賤,但卻從未伺候過人。剛好她掛牌的那夜就遇上了於家少東家。

 接下來,少東家將她放在了心上,時常前去探望,更是買了個宅子金屋藏嬌。

 宅子買在郊外的半山腰上,人跡罕至,平時只有一個小丫鬟伺候她。也不許她打聽外頭的事。因此,她才會在人沒了大半年之後才得到消息趕來。

 聽著沒哪裡不對,楚雲想再多問幾句時,得知消息的於父趕了過來。

 他有些激動,看著面前女子的肚子:“真是我兒的子嗣?”

 出了這麼多事,他算是看明白了,子嗣那是越多越好。尤其兒子走了後,只留下這一條血脈,若是真的,他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孩子護好,讓他平安長大。

 “是。”紅衣女子名秋月,她輕輕摸著肚子,滿臉的慈愛:“衛郎說,這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如果您知道的話,一定會高興的。但……妾身的身份實在上不得檯面,遲遲不敢來見您……”說到這裡,她眼圈又紅了:“如果早知道我的遲疑會讓我二人陰陽相隔,我一定不害怕。哪怕您打死我,我也要來請罪。”

 說著,她雙手捂臉,整個人都在輕輕顫抖。

 楚雲梨卻並沒有於父的歡喜,大抵是事不關己,她整個人都比較冷靜,問:“爹,不如找大哥生前貼身伺候的人來問一問?”

 身邊的隨從對於主子到底接觸了哪些人,肯定能說清楚。

 於父頷首:“去請大雨來。”

 大雨如今還守著主子的院子,平時打掃一下,其實就是給養著了。得到消息後,很快就趕了過來,他看到秋月,有些詫異:“你怎麼會在此?”

 秋月看到他,淚水落得更兇:“大雨,衛郎呢?”她問出這話,渾身已然失了力氣,整個人跌坐在地上:“你告訴我啊,他人在哪?我要見他……見不到他……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你別太傷心。”於父皺著眉,側頭吩咐身邊的隨從去請大夫,就怕秋月傷心太過動了胎氣。

 楚雲梨心頭有些酸澀,這應該是於新蘭的感受。也是,父親一直都挺疼愛她,如今又這般在意別人,不難受才怪。

 她伸手捂住了胸口,眼神嚴厲地看向大雨:“大哥身邊有這麼一個女人,你為何早不說?”

 大雨低著頭跪了下去:“小的不敢說。畢竟……秋月姑娘的身份不合適……”

 看他眼神閃躲,楚雲梨厲聲道:“說實話。你明明知道大哥走了之後爹對他的子嗣肯定會格外在意,甚至在意到不在乎孩子生母的身份,卻如今才來稟告……依我看,這女人腹中孩子根本就不是大哥的,是也不是?”

 大雨始終低著頭:“秋月姑娘確實伺候過主子。小的敢對天發誓,如有半句虛言,全家都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