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上紙鳶有分別(第2頁)
等到琉璃仙翁已經放棄答案的時候,崔東山笑道:“最好的夫子。”
崔東山停下雙手,緩緩道:“尋常教書匠,可以讓好學生的學問更好,稍好的先生,好學生也教,壞學生也管,願意勸人改錯向善。至於天底下最好的夫子,都是願意對世間無教不知之大惡,寄予最大的耐心和善意。這種人,不管他們人走在哪裡,學塾和書聲其實就在那裡了,有人覺得吵,無所謂,有人聽得進,便是好。”
崔東山微笑道:“所以他們都不是什麼飄搖世道的修補匠,而是世間人心的源頭清泉,流水往下走,經過人人腳邊,故而不高,誰都可以低頭彎腰,掬水而飲。”
崔東山猛然起身,高高舉起手臂,如手持酒杯,白衣少年這一刻,振衣而立,神采飛揚,“人間多有肥甘凝膩物,人人嚮往,自然無錯,理當如此,可口渴之時便有水喝,憑君自取,豈不快哉,豈不幸哉?!”
琉璃仙翁小心翼翼駕駛馬車。
唉。
崔大仙師盡說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怪話。
結果老修士後腦勺捱了一腳,那人罵道:“他孃的你就沒一句馬屁話,沒點掌聲?!”
老修士嚇了一大跳,趕緊開始打腹稿,醞釀措辭。
只是這溜鬚拍馬的言語,也不是說有就有的啊,何況給崔大仙師這麼一嚇,讓琉璃仙翁絞盡腦汁也沒琢磨出半句合適的好話。
好在身後那人已經說道:“算了,反正你這輩子都沒福氣去落魄山的。”
隨後琉璃仙翁便輕鬆了幾分。
因為馬車周邊,一隻只摺紙而成的青色鳥雀宛如活物,縈繞飛旋。
不是那一般中五境修士重金購買的黃璽符紙。
而是材質色澤如雨過天晴的“清白符”,據說是道家宗門寶誥專用符紙,極為珍稀昂貴。
老修士也算符籙一脈的半個行家了。
所以還知道天底下最玄妙的符紙,是一種蘊藉聖人真意的青色符紙,沒有確切的名字。
只是這些寶誥清白符,被隨手拿來摺紙做鳥雀。
崔大仙師,真的合適嗎?
你老人家送我幾張當傳家寶也好啊。
老修士心中哀嘆不已。
這一路顛簸流離,其實他真沒落著半點實惠,只好希望將來哪天,崔大仙師覺得自己好歹沒有功勞,也有一份做牛做馬的苦勞吧。
只是一想到做牛做馬,老修士便心情稍好幾分。
車廂裡邊那個小痴呆,那才是真正的做牛做馬。
崔東山突然說道:“繞路,不去柳家的獅子園了。去見一個可憐人。”
隨後老修士按照崔東山給出的路線,平穩駕車,緩緩南下。
青鸞國這一路,關於柳氏獅子園的傳聞,不少。
士林領袖的柳氏家主,晚節不保,身敗名裂,從原本好似一國文膽存在的清流大家,淪為了文妖一般的腌臢貨色,詩詞文章被貶低得一文不值,都不去說,還有更多的髒水當頭澆下,避無可避,一座青鸞國四大私家園林之一的書香門第,頓時成了藏汙納垢之地,市井坊間的大小書肆,還有許多刊印粗劣的豔情小本,流傳朝野上下。
因此當二子柳清山遊歷歸來,在獅子園舉辦婚宴,迎娶一位籍籍無名的外鄉女子,柳老侍郎沒有見到一個世交好友。
至於“大義滅親”的長子柳清風,早早被柳氏族譜除名,如今官也當得不大,據說是當了個主政漕運疏導的佐官,相較於以前的縣令,官是升了,但是沒有人覺得這種人可以在最重名望清譽的青鸞國,可以走到多高的位置,說不定哪天就連那一身官皮都沒了,而且肯定無人問津,都不是一個值得茶餘飯後多聊幾句的笑話,太沒勁。
再者,如今的青鸞國,蒸蒸日上,國運昌盛。
廟堂,山上,江湖,士林,皆是人才輩出,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一派雲霞蔚然的大好氣象。
例如有一位年僅六歲的孩子,短短一年之間,神童之名,傳遍朝野,在今年的京城中秋燈會上,年幼神童奉詔入京,被皇帝陛下與皇后娘娘召見登樓,孩子被一眼瞧見便心生寵溺的皇后娘娘,親暱地抱在她膝上,皇帝陛下親自考校這位神童的詩詞,要那個孩子按照命題,即興賦詩一首,孩子被皇后抱在懷中,稍作思量,便出口成詩,皇帝陛下龍顏大悅,竟然破格賜給孩子一個“大周正”的官職,這是官員候補,雖未官場正職,卻是正兒壇名士,聲名狼藉。
怎麼做?依舊是柳清風當年教給李寶箴的那三板斧,先吹捧,將那幾人的詩詞文章,說成足夠比肩陪祀聖人,將那幾人的人品吹噓到道德聖人的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