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隨流雲 作品

第六百零一章 蠅頭小利



                “沒有沒有,我沒有看不起誰。”

    李野否認了蔡敏瑩的質問,畢竟是連俞秀芬都怵頭的小師妹,李野這個小師弟還是別跟人家呈口舌之利了。

    但蔡敏瑩卻直白的說道:“你不用否認,我回來這些天,遇到了太多像你一樣的人,

    明明在心裡譏笑我們這些從海外回來的人,但是卻還要裝出禮貌的樣子,

    就比如我這封建議書,明明是他們讓我根據海外的成功經驗撰寫提交的,但最後卻又回到了老師這裡,真是.虛偽。”

    “.”

    李野看向了老師張啟言,尋思著“這時候該您老上場了。”

    但是張啟言卻看向了李野,好似在說“小輩兒吵嘴大人不摻和。”

    李野忍不住的笑了笑,然後道:“我認識幾個留學歸來的朋友,我很敬重他們,所以請蔡師姐你不要妄自揣測。”

    李野真的不排斥海歸派,或者說,李野不排斥“務實”的海歸派,倪大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只不過倪大神在留洋之前,已經在社會基層歷練了好多年,所以他回來之後所做的每一項決定,都會從實際出發。

    倪大神非常清楚,任何一個計劃想要實施,不僅僅要考慮到計劃的正確性,還要考慮到計劃實施的環境,以及實行者的承受能力。

    你總不能要求一個從未見過電腦的人,培訓三天就給你寫代碼吧?

    而“我只要結果,不問過程”的手段,用好了自然能壓榨人的潛力,但用不好,那是要逼人造反的。

    所以在現如今的內地,任何一項改革舉措,都要考慮到實施之後的後果。

    而蔡敏瑩成績優異一路本科、碩士學成歸來,是標準的理論派,她做出的建議,是完全建立在理論上的。

    這項政策行不行?當然行啊!不信你看看燈塔國,看看不列顛,他們就是那麼幹的,絕對可以成功。

    那萬一不成功呢!巨大的損失算誰的?

    最終,還是會分攤到老百姓的頭上。

    所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出任何改變,都需要謹慎謹慎再謹慎,磨合磨合再磨合。

    而李野這種掛逼,因為清楚最後的答案,所以才能站在最正確的方向上。

    如果蔡敏瑩跟他虛心商量,那李野也不介意助她一臂之力,畢竟有著師兄弟的情分,結一份善緣也不錯。

    但是現在蔡敏瑩傲氣沖天,那他幹嘛沾上因果呢?

    但是像蔡敏瑩這種“取經歸來”的人,卻總是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今天,她就想從李野身上得到證實。

    “那好吧!你說你看不懂,那伱哪裡看不懂,我先給你解釋,然後大家討論,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