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隨流雲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們願意奉獻,但我們也要工資

“大家請看,這就是我們廠的昌北x—1工業縫紉機,是完全由我們自己研發的劃時代產品,

 

這款產品在國內擁有獨一無二的領先地位,就是跟進口同類產品比,也有自己的優勢”

 

“經過我們全廠工人的辛勤努力,就我們現在的生產訂單,都已經要到明年去了,市場反應都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

 

王廠長領著李忠發等人,參觀了昌北機械公司的生產車間,並且對著一排排剛剛走下生產線的工業縫紉機,表達出了自己的自豪和驕傲。

 

跟隨著李忠發前來的考察人員,對於昌北機械廠的生產線還是很感興趣的,這是港方技術人員和唐明泰等人一起設計調試的流水線,在八十年代初屬於較為先進的生產模式。

 

“效率真高,這次參觀可真沒白來。”

 

“嗯,等我們的生產線運動起來,應該也是這種有條不紊的樣子”

 

“沒錯,要不然我們怎麼是互相參觀呢?”

 

“就是咱們那地方太小,人家這裡是京城”

 

李野的目光掃過這條“非智能”的生產線,感覺也就那樣,倒是對x—1縫紉機的成品,多少有些興趣。

 

這款產品跟當初他上一次來的時候,已經進行了許多細節的改進。

 

比如電機控制踏板的位置做了微調,以適應這年代女生的普遍身高,

 

畢竟這年頭沒有那麼多的大長腿,女生基本上都處於155—160之間,西南地區的姑娘甚至普遍不足155,妥妥的迷你可愛小土豆。

 

這麼可愛的女生,你總不能讓她繃直了小短腿兒,用腳尖去控制電機踏板吧?

 

還有縫紉機的傳動皮帶材質不行,時間長了就容易打滑“吱吱吱”的響,

 

某些軸承的質量也達不到要求,幾乎就是按月更換的易損件。

 

這些小毛病如果落在其他廠家的眼裡,那都是正常的,要是整天不壞,服裝廠的維修工豈不是天天睡大覺沒了用武之地?

 

但在李野這裡不行,李大勇通過田洪山的銷售渠道,拿到第一手的市場反饋之後,立刻就按照李野所說的“百分百完美”狠抓質量關,一項一項的解決了這些小問題,

 

很多工人都覺得,反正又不是賣不出去,費那麼大勁吹毛求疵幹嘛?

 

但李野教導李大勇,這是一個習慣,如果讓工人不注意形成了“無所吊謂”“得過且過”的習慣,那再改過來就要費很大的力氣。

 

所以現在昌北x—1的名聲和供不應求的市場反應,可不只是工人的辛勤勞作,跟李大勇等人的付出也是分不開的。

 

王廠長領著李忠發等人參觀了鑄造車間、機加車間、裝配車間等等,不過在走到最後一座大車間的時候,大家發現車間的正中間卻堵了一堵牆,把車間一分為二。

 

王廠長道:“這是我們的技改車間,我們沒有滿足於現在的成就,廠裡的技術改進小組,一直在不停的探索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