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高中不是能買的嗎?(第2頁)
“既然沒錯,那你還不買一套?”
“買不了,我沒錢。”
“你有多少?我幫你湊湊?”
“謝謝你了李野,我兜裡就剛發的工資,別的一毛沒有。”
“.”
聽著李淮生把“沒錢”說的那個利落,說的那個理所當然,可把李野給整的不會了。
李淮生和楊玉民,一直是孤軍文學社的主力,那稿費分紅一直是拿最高的份子,楊玉民都能攢下一套房子的錢,他李淮生的錢呢?
“淮生,你錢呢?都胡花了?”
“什麼叫胡花啊?”李淮生失笑道:“我老李有孟嘗之風你不知道啊?進了單位不得跟同事們吃吃喝喝?家裡再修修房子,親戚再借個三十五十的,不就沒錢了嗎?”
看到李野有些無語,李淮生親熱的攬住李野的肩膀道:“哎呀我都不急你著什麼急呀?我們單位以後分房子呢!買什麼買?有那錢請你們多搓幾頓不是更香?”
“.”
“唉~”
李野輕嘆一聲,拍了拍李淮生的後背道:“那你以後改主意了,記得告訴我,咱兄弟幾個不要見外。”
“不見外不見外一定不見外,哈哈哈。”
李淮生的豁達,其實是這個時代很多人的寫照。
在改開之後,很多工人為什麼罵娘呢?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幸福指數”降低了。
衣、食、住、行,這是自古以來生活的四大需求。
但是工人自從他們進入單位的那一天起,就沒有為“衣食住行”擔憂過,沒有為明天的日子該怎麼過而發愁過。
衣,單位按季度發勞保服、勞保鞋,穿出去一點不丟人。
食,單位有食堂,
行,單位有班車,
住,單位會分房,別管每人是一間還是半間,大家都一樣,家裡人口多,拉個簾子一擋,照樣可以跟喜歡的女孩兒結婚過小日子。
所以說八十年代的工人,跟農民確實有著一些區別,以至於很多人花錢也要辦城市戶口,等待招工當工人。
可等再過些年,這些不發愁的東西沒了,事情再次回到了歷史的老路上。
衣服,你可以穿舊的,只要不是破了補丁,就還能湊活。
食,你可以吃“不健康”的泡麵,實在不行三塊錢一把的掛麵也能撐一天。
行,擠公交、擠地鐵,實在不行你揣倆饅頭走路,餓了啃一口加加油也能抵達目的地。
但是如果沒有一個自己的房子,是真的沒有底氣。
哪怕是十平米的小窩呢!也能讓人有個“跌倒了從頭再來”的堅強,化解無家可歸的彷徨。
所以衣食住行中的這個“住”,自古以來壓垮了不知多少人。
後世更有那該殺的商家,算準了人們的心理,精準核算掏空六個人的腰包,實在是可恨可恨可恨。
。。。。。。。。
“玉民他娘,聽小悅說,你們住在中關村呀?那玉民上班挺遠的吧?住的方便不?”
“方便,方便著呢!玉民騎自行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到,擠公交車還能再快點兒,再說單位有單身宿舍,下雨下雪就住單位.”
吳菊英和楊槐花在正屋的裡間嘮嗑,平時待人接物也算乾脆的楊槐花,多少有那麼一點拘謹。
畢竟事關兒子的終身大事,為人父母的最後一道責任,已經到了關口上了,距離功德圓滿只差一步,怎麼可能不緊張。
就楊槐花看李悅,那是十個百個的滿意呀!長得俊,有能耐,還幫著自己家在京城站住了腳,沾了那麼多的便宜,不會讓人家女方鄙視笑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