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畝三分地
“哥,這是換代產品的圖紙和數據,你瞅一眼。”
李大勇連著幾個假期要麼泡在港島的風華服裝廠,要麼蹲在京城的昌北機械廠,已經頗有“實幹派”的紮實作風,不僅僅是給李野帶來了新產品的好消息,連技術材料都帶來了。
李野看了一眼圖紙就放在一邊,著重看技術數據,發現無論是耗電、噪音還是振動大小,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更關鍵的是每分鐘達到了八千針的水平。
雖然一般的普通工人,平時都是調到每分鐘4500——5000針的轉速,但最大針數的高低,在某方面代表了這臺工業縫紉機的水平。
縫紉機的往復機構不斷的上下運動,每分鐘5000次循環和8000次循環,對材料強度、精度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
等業務員給客戶推銷的時候,就需要用這些數字化的數據,來強調它的“國際水平”。
這就跟賣汽車一樣,我平時開車很佛系,油門從來不超三分之一,最快也就開個一百出頭,
但你不能賣給我一臺最大時速一百二,零百加速十秒開外的車,我至少要時速一百八的。
至於我最快開多快?會不會地板油?
你管我?
其實普通人在零百加速五秒的狀態下,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暈眩感覺,但給你一臺零百加速三秒的車,你還在乎暈不暈嗎?
幾十年之後,有一臺用戶期望很大的新能源車上市,哪哪都好,但最快時速才一百五十公里/每小時,然後就出現了市場疲軟的情況,最後不得不靠大降價才把銷量拉到了預期值。
那麼這臺車的設計者,估計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數據男,他認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開車不會超過一百五,但是.
你知道每個司機都有一顆速度與激情的心嗎?
我雖然不飆車,但你就賣給我一臺老牛拉的破車嗎?糊弄誰呢?
“如果這數據屬實的話,那相當不錯,”
李野看完數據之後,滿意的道:“雖然還是比不上扶桑和南棒的新產品,但已經接近他們上一代產品的水平了,只要控制一下成本,在內地市場大有可為。”
“絕對沒問題,哥你放心,雖然自己家的孩子不嫌醜,但也絕對不能自賣自誇,一定實事求是。”
李大勇當即拍著胸脯道:“新產品的機頭材料,是我們老師挨個電話發電報找了所有認識的同學、朋友,在鄂東一家特種鋼材廠找到的材料,
然後我帶著材料和圖紙,親自去了港島加工,這數據也是我親自跟著老師一起測的,一個小數點都不帶錯的。”
“港島加工的?”
李野有些意外的看向了李大勇。
李大勇點點頭,有些無奈的道:“哥,我們用昌北機械廠的機床實驗了很多次,精度誤差波動的太大,也實在是沒辦法,才去港島加工了核心部件。”
李野把材料一放,沉聲問道:“那伱們打算怎麼辦?在港島加工核心部件,然後進口組裝?還是想進口先進的加工設備?”
“又讓哥你猜中了,”李大勇感覺到了李野的不悅,低聲道:“郭天永想進口組裝,我和老師都想進口高精度的機床設備。”
李野笑了笑,奇怪的道:“那你自己做主就行啊!雖然你在昌北沒有職位,但那是你的廠子,你得學會自己做主,賠了賺了都是個成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