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不但能幹,還要能吹嗎?(第3頁)
臺下有報紙記者拍照呢!派頭很重要。
“我們經過不懈的努力,攻克了十七項技術難關.生產線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單條生產線月產量超過五百輛,預估人均年產量超過六點五輛.”
“相信在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會再創新高,成為內地第一家年產超過十萬輛汽車的現代化企業”
大廠長有驕傲的理由,因為按照這個人均產量估算,總廠的年產量將會突破四萬輛,突破歷史最高水平,
如果再加上現在一分廠的兩萬多輛,還有即將投產的兩個新項目,好像十萬輛是理所當然,成為內地輕卡行業的領頭羊也是毫無爭議的事情。
但是李野卻知道這個估算值的水分有多大。
這條新型1041的組裝生產線有九百人,每個月生產五百輛,綜合測算下來確實是人均年產六七輛車,然後乘以總廠的六千多職工人數,四萬輛還說少了呢!
但問題是這條生產線上的全是生產工人,但總廠的六千多職工卻有一半不在生產一線。
你讓倉庫裡那些一天嗑半斤瓜子的閒散人員手搓六點五輛汽車嗎?
但是聽著現場一陣又一陣的掌聲,還有臺上幾位大人物的滿意笑容,李野不得不承認,三百六十行,吹牛皮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作為一個管理者,不但要能幹,還得逼著自己“能吹”嗎?】
李野在腦海中翻看幾十年之後那些有所成就的企業人,口才極好的有馬阿里、雷布斯,還有那個倒閉的極越汽車,如果他們都不會吹牛,怎麼能拉來第一桶金的投資呢?
不過幸好,那些像任老爺子一樣的實業家,能夠給李野指明一個合適的方向。
“現在由李野同志上臺,為大家講述我們在產能擴容過程中的技術改進管理經驗.”
自從除夕夜大廠長跟李野和陸知章談話之後,李野就成了幫助總廠擴容擴產的協調人員,所以今天他必然是要上臺露露臉的,要不然馬兆先也不願意。
一分廠出人出力,幫助總廠梳理了整個生產流程,你們想上屋抽梯過河拆橋?做夢呢!
眼看著李野上臺,下面幾個拿照相機的記者就開始拍照,“咔咔咔”好像那膠捲不要錢似的。
大廠長眯起眼睛看著李野,跟著眾人一起鼓掌。
但是沒人知道他其實在心裡咒罵:“像你這種一心只關心生產,不懂大吹大擂的管理幹部有個鳥毛的前途,
要不是你背後有‘跟腳,’還能站到臺上來演講?
今天就派你出公差,連面都不讓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