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晉北大破襲3

在山西北側防備遊牧民族入侵的關隘之中,作為外三關的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首當其衝,位置極為關鍵。

外三關之中,偏頭為極邊,依託黃河天險,雁門為衝要,扼守山脈,而寧武位於二關之中,控扼內邊之首,作用尤為重要。所以《邊防考》上說:“以重兵駐此,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雲朔,蓋地利得勢。”因此明朝時期,九邊重鎮之一的太原總兵駐地所在,就是寧武關。

寧武關的位置,就在後世的寧武縣縣城之中。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始置樓煩關,以防匈奴。秦漢將此地設為樓煩縣地,仍置樓煩關。到唐朝時,將此地設置為寧武郡,樓煩關才改名為寧武關。

不過,唐宋時期的寧武關在元朝時已然破敗廢棄,現今的寧武關實為明朝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而成。

寧武關地圖,明顯看到寧武縣為河谷口地形,且口敞向北。

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必然會經過外三關。

偏頭關由於有黃河作為天險,只有冬季匈奴的騎兵才可以踏冰而過,而雁門以山為天險,騎兵難以突破。

唯有寧武關,前方陽方口寬闊,適宜騎兵縱橫,關口所依靠的恢河又是季節性河流,在恢河斷流的季節,匈奴、蒙古等遊牧騎兵就沿河谷揮師南進,直抵關下,加上恢河河谷寬闊,水流不急,地形緩和,所以大多數時候,寧武關成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戰的主要戰場。

中國古代史上,因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南下掠擄,經常會選擇寧武關為突破口,所以在很多歷史時期,這裡的戰爭幾乎連年不斷,廝殺不停。

不過,也正因為寧武關所在谷口較為平緩的地形,以及寧武關後方恢河、汾河等河谷較為寬闊,民國時期山西政府考慮修建同蒲鐵路北段時,最終放棄了雁門關方向,而是修改路線,選擇了經寧武關而過,沿著河谷延伸到了崞縣,再轉忻口到達太原。

同蒲鐵路的出現,頓時讓之前的戍邊之地寧武縣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為了晉北的商貿重鎮,民國時期經濟頗為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