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北上攻勢-平型關之戰1
平型關,處於繁峙縣城東北65公里處的平型嶺上,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明、清時改稱平型嶺關,民國前後改稱平型關。
在地理上看,平型關北有恆山如屏高峙,南有五臺山巍然聳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兩山之間有一條不甚寬的地塹式低地,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就是這條帶狀低地中隆起的部分。
由於恆山和五臺都是斷塊山,高聳陡峻,懸崖林立,成了晉北地區的巨大交通障壁,因此這條帶狀低地便成為河北平原北部與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
一條東西方向的古道穿平型關而過,東連河北紫荊關,西接山西雁門關,彼此相連,成為內外長城的連接通道。
divdata-faye=
"iage
"source=
"er
"css=
"icture
"grou-id=
"1
"igsrc=
"{{iage_doa}}{
"iage_tye
":1,
"itye
":
"iage
jeg
",
"source
":
"er
",
"web_uri
":
"novel-ic-r
aca2e74e31a029c1c3637afed316cf6c
",
"width
":1143,
"height
":761}
"alt=
"
"
css=
"icturedesc
"grou-id=
"1
"平型關,中間那條公路是新修建的,左邊那條土路才是古道
div正是憑藉著這樣特殊而險峻的地形地利,平型關成為了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是歷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1937年9月13日,沿平綏路西進的鬼子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國民政府軍、晉綏軍、八路軍團結一心,協力抗戰,十多萬中國部隊圍繞平型關開展了阻擊,進而爆發了平型關戰役。
其中,9月25日,八路軍115師在距離平型關約5公里處,靈丘縣西喬溝一帶設伏,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1000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取得了八路軍出師抗日的第一個大勝仗,有力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信心和勇氣。
可惜,因為敵強我弱,鬼子炮火猛烈,又有飛機助戰,守衛關隘的中國部隊傷亡慘重,平型關最終還是失守了。
不過,僅僅5年後,華北戰場形勢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
八路軍部隊猛然崛起,抗日烽火燃遍華北,而獨立支隊更是成為了華北軍的夢魘,屢次重創鬼子部隊,整個華北敵強我弱態勢已然逐步翻轉,駐守山西的鬼子部隊已經被逐步被擠壓到山西外圍邊緣地帶。
在這種形勢下,精通中國地理歷史人文的華北軍司令岡村寧次、參謀長安達二十三等人同樣深知平型關的重要戰略意義,明白一旦平型關失守並被獨立支隊部署防禦,則鬼子們基本被堵在了山西外圍,再也難以重返太原、晉中等山西膏腴之地。
因此,哪怕知道防禦困難,華北軍鬼子司令部仍然決定堅守平型關,擋住獨立支隊的連綿攻勢,為已方後續反攻山西保住關鍵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