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君 作品

第302章 謀劃未來之農業發展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曾經的祖輩們依靠自身經驗和實踐,總結出許多當時先進的精耕細作知識和技能,這一點,從中國曆代流傳下來的數百部“農書”中,可以得到詳細的驗證。
 


    可惜,因為傳統的儒家“奇技淫巧”思想影響以及各種原因,我國農業技術和農業推廣並不得力。而進入近代後,隨著各國近代農業技術持續發展,我國的農業技術更顯落後。根據民國1924年的調查報告,“在華北平原,二十世紀使用的絕大多數工具早在北魏時代,甚至在漢朝就已經很馳名。尤其令人吃驚的是,至少在十四世紀以後,中國任何地方使用的工具都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不吹不黑的說,民國期間國民政府在農業發展上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包括品種改良、灌溉技術、化肥和農藥使用、土壤改良以及農作物栽培等方面的西式農業科技的推廣方面,民國政府都做了一些嘗試,也取得了一些進步。
 


    但連續爆發的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鬼子全面侵華等戰爭,以及官員腐敗、體制不暢、軍閥掣肘、經費不足等等政治因素,慢慢使得這些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基本停滯甚至是逐步清零。
 


    ……
 


    農業是經濟社會的基礎,農產品產量特別是糧食產量直接關係到4億中國老百姓的生存問題,哪怕張雲擁有系統,也不可能靠自己養活這麼多的百姓。
 


    但完善的組織+迅速推廣的新技術就可以!
 


    目前專家工作站的農業教授不多,僅有一位研究良種的周教授及一位研究畜牧的王教授,以及10多個大學生幫助做研究。
 


    良種培訓這邊張雲能做的不多。目前的良種培育還沒有發展到基因改造的範疇,國際通用的做法仍然是種子之間雜交培育,張雲通過調換等方式從系統獲得了不少國際上可交易的良種,交於周教授進行雜交培育並進行本土化適應性種植。張雲沒期望周教授團隊幾年時間內就培育出堪用的優秀糧種或者菜種,而是重點督促教授編寫國外一些良種的本土化種植手冊,期望可以儘快在軍分區內先行推廣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