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君 作品
第965章 濟南群山爭奪戰4
黃河,是中國兩大主要河流之一,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它流經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三大地形階梯及三大自然地貌,以奔騰之勢塑造著黃河流域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
不過,它同樣也是一條“災患之河”,歷史上屢屢給中華民族,給沿岸百姓帶來沉重的災難。
自有史冊記載以來的不到3000年裡,黃河決口氾濫約1593次,較大改道26次,常被提到的重大改道有7次。
每一次黃河改道,都是一場生靈塗炭、人間慘禍。
不說太遠的歷史,僅僅是近代史中,黃河就改道了3次。
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決銅瓦廂,分三支穿張秋運河,經小鹽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今東營)入海。
黃河自此終結了700餘年由淮入海的歷史,轉而東流,經渤海灣入海,鑄就了後世黃河的基本走向。
彼時,清廷正在南方清剿太平天國,根本無力治理黃河,只能任由黃河在山東氾濫,造成2000萬群眾受災,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民國27年(1938 年),國民政府為阻攔日軍進犯,暗中於花園口掘堤,致使黃河在改道80餘年後再度奪淮入海,豫東、皖北和蘇北大片地域被淹沒,數十萬平方公里土地變成了黃泛區,受災人口達 1250 萬,死亡89萬,整個淮河流域深受其害。
1945 年,抗戰勝利後的國民政府為割裂八路軍山東根據地,削弱八路軍力量,要求黃河迴歸舊道。當時八路軍高層礙於淮河領域黃泛區百姓受難,同意黃河複道,但要求先復堤、後改道。
此後兩年間,國民政府軍為了干擾解放區群眾維修河道,多次掃射轟炸八路軍修復黃河河堤的部隊和民工,超過一萬餘人被炸死在河堤之上。
1947年3月,為了配合其重點進攻戰略,國民政府在未與解放軍就黃河歸道事宜達成一致,且山東根據地下游群眾尚未完成復堤的情況下,強行合攏花園口,以水代兵,水淹山東,致使山東根據地大量土地村莊被淹沒,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可以說,整部黃河水系的水文史,就是半部中華民族的苦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