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撞令大營(第2頁)
在方圓五里的範圍內,雜亂無章的帳篷像百衲衣上的補丁。而這區區幾平方里的範圍內居然聚集了五萬人不止!
簡直就是一個巨大地螞蟻窩。
不過,從營地裡三三兩兩出沒的所謂兵卒來看,說是難民營也不為過。
蕭瑟的寒風中,不少人穿的還是薄薄的單衣,在寒風中凍得面色發青。只有極少數人身上穿著破舊的棉襖。
沒有多少人身上穿了甲,一圈看下來,一百個人中間也未必有一個人身上披了哪怕一件輕甲。就算是有甲,也是宋軍形制的步人甲。
青壯年佔的比例很少,不到三成,更多的是老人和看上去最多十來歲的小孩子,還有不少穿的破破爛爛的女子。
種種跡象都表明,這是一支雜魚隊伍。
沒有人關心他們的生死,因為他們是俘虜軍。
蒙古人所謂的拿戰俘當前隊的戰法並非自己首創,此前的李元昊早就玩過這一手了。元昊立國之初,為了彌補西夏本族軍兵人數不足,將歷次戰爭中俘獲的吐蕃、契丹、回鶻、漢人俘虜編成了一支軍馬,名曰撞令郎。
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被推出來送死的消耗品。
為了防止這支軍馬叛變或者暴亂,西夏選擇將這支軍馬放在了興慶府旁邊,並且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駐紮了一支千餘人的軍馬作為監視。
聽起來用四五千人來看管幾萬人有些不靠譜。但要知道負責看管的這幾千人是全甲的精兵。而被看住的撞令郎卻近乎無甲。
更絕的是,也不知道李元昊在選擇營地的時候是不是受到了馬謖的啟發。這四五千負責監視的人剛好將這幾萬人包圍在了一個土丘上,控制了水源。
幾萬作為炮灰的老弱病殘,每天的取水用水還要受限制,更何況這還是夏國腹地,選擇反叛只怕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
衣衫襤褸的老弱青狀懶洋洋地側躺在地上,藉著冬日的殘陽想給自己恢復一些熱力,灰白的眼睛,映照著營地上空灰濛濛的天空。
然而,就在此刻,營地之前發生的動靜為這猶如死水的營地帶來了一絲變故。
幾輛蒙著幕布的大車載著滿滿當當的東西向撞令郎所在的大營駛來。領頭的車伕揮舞著鞭子努力地驅趕著馬車,試圖讓車隊的速度更快一點。車隊就這樣咿咿呀呀一路開到了離營地裡許外的地方被攔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