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807.秦時風韻(134)二更(第2頁)

 

彼時,魏有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等諸多大才,魏國得以開拓疆域,為中原之霸主國。”

 

他提醒道:“秦國獻公、孝公與商鞅之變法,盡皆以魏國變法為參照。”

 

桐桐默默點頭,也是魏國的魏文侯第一個把儒家提到了極高的高度,以收取士子人心。可以說,魏國強盛之時所施行政策,對後世影響極大。

 

李斯反駁說:“昔年強盛者,不知凡幾。”

 

嬴政垂眸不成言語:昔日強,他日弱,乃常態。那是否可以預言,今日之強秦,他日亦不負存在?

 

他繼續說起了魏國:“魏國昔年稱霸天下,也曾欺我秦國,殺我秦人,掠我秦地。自孝公始,我秦國變法圖強,只一戰便大敗魏國,使魏由強而弱。然,魏國雖弱,恨秦之心絲毫未弱。此國,該如何取,可有良策。”

 

王齕點了點衍氏:“此地已歸我大秦,自此一役,魏人如驚弓之鳥,見秦軍便聞風喪膽。臣以為,此一戰,不難。”

 

李信手指大梁:“臣以為當出兵圍困大梁!大梁臨近大河……”

 

桐桐跟著看輿圖,大梁便是後世的開封,大河指的是黃河。這是說,大梁是黃河邊的大城。而後呢?

 

李信的手指順著河道:“我軍圍困大梁,大梁便為孤城。城中物資短缺,必撐不久!而我秦軍則不同,我們有補給,且運輸便捷。我軍之糧草可從渭水碼頭浮擼而下,入黃河,順水運至大梁。”

 

渭河乃黃河支流,入黃河之後,正好水流為自西向東。

 

而秦在魏國的西邊,大致方位就是陝西在河南的西邊,這麼一個方位。

 

走水路,正好順流而下,運輸確實極為方便。

 

李信說著,就看向大王:“魏若不降,那便長久圍困。此困之下,一旦攻城,必可一戰而下。”

 

李斯擺手:“大王,臣不贊同李將軍所言……”說著,便看向桐桐,“臣甚至不贊同長公主所為。”

 

桐桐一下子坐直了:而今朝堂就是這樣!臣下貶謫上位者,乃常事。

 

李斯直言反對她,那她就得洗耳恭聽。

 

她這會子腦子裡想著:我幹什麼了?關於魏國,我一句未說。

 

李斯起身,在大殿裡轉了兩圈,這才又道:“對魏國而言,圍而不攻,非勝也!滅國後需得治國,治國需得民順,民若不順,反叛四起,天下難平;而破軍則為戰事之勝敗而已,無後續之事。”

 

桐桐:“……”所以呢?

 

“臣以為,滅國之戰,非大開大合,無以摧毀其子民之意志。”說著,看向長公主,“一如長公主誘敵以降,看似高明,戰損最小,可其實,禍端暗藏。趙之境,最難平!今日易,他日必難。反之,今日大動刀兵,他日必易治理。”

 

桐桐愕然:“……”意思是殺的少了?未曾殺主力,便有為禍的可能。

 

李斯正是此意,而後他說李信:“圍而不攻,上策?非也!滅國之下,為天下之穩,私以為此若啖獸!需得殺之,敲骨,剝皮,燉煮。

 

而後當其族群之面,啖其肉,裂其骨,飲其髓。唯有如此,方能有畏懼之心。生此心之後,稍於臉色,便感恩戴德。如此,天下何人敢反?”

 

桐桐:“…………”李斯的意思是,戰時當敲骨吸髓以威嚇,如此,將來才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