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第80章 但行前路…(80)二更 但行前路(80……
但行前路(80)
等見了辛導, 對方也不客套,直接就問:“關於這位皇后,你知道多少?”
那我知道的可太多了。
簡單來說嘛, 就是:“頗有傳奇色彩。長孫一族乃是北魏宗室之長,‘門傳鐘鼎, 家世山河’說的就是長孫家。而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乃是名將, 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出身顯貴,將門之後。
辛導就點頭,“塑造這個人物,你覺得難在哪。”
難就難在:“考慮觀眾的感受,尤其是現代的女性思維之下的觀眾感受。這就給本來不難理解的事情加量, 需要給她的感情找一個支點。”
“那你覺得支點在哪裡?”
桐桐就說:“支點呢,就在於他們的婚姻本身。長孫氏的伯父長孫熾欣賞唐國公李淵的妻子竇氏,認為睿智的女子教養的子女必然出色,因此有意促成這樁婚事。
長孫氏與李世民乃是幼年定親, 大約是在她六七歲的年紀。因為定親後不久,也就是她八歲那年,她的父親長孫晟過世了。從這裡大致就可以判斷出她具體的定親時間!
唐時定親禮儀繁多……所以,長孫氏六七歲時, 與不滿十歲的李世民定親,屬於娃娃親。
長孫晟死後, 長孫氏從千嬌百寵的世家幼女, 轉眼變成了孤兒。八歲喪父,被異母兄長趕出家門, 她隨母親和哥哥長孫無忌回到舅舅高士廉家。便是高士廉待其親厚,說到底也不過是寄人籬下。
而後,高士廉知道外甥女與唐國公之子有婚約, 便想辦法在孝期滿之後,促成了這段婚事!當然了,彼時李世民已經快十歲的少年了。少年的世家子豪爽英武,高士廉看中其人。他是想盡辦法促成這樁婚事。
我覺得,長孫氏後來對李世民的感情裡,一定是有感激的。
她無父親可依仗,父族給不了太大幫助。而母族呢,舅舅能照顧他們,已經是仁至義盡。若有廉恥之心,又怎敢奢求?那時她哥哥也只是與李世民交好的朋友而已。
就那時天下的形勢而言,她除了出身顯赫之外,給不了李家太大的幫助。以唐國公家的家世,若是要悔婚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當時這婚事完全沒問題,就不會記載,說高士廉想法子促成此事。可見,這婚事當時一定是存在一些議論之聲的。
但是,李淵和李世民在那樣的情況,沒有選擇悔婚,而是遵從了婚約。這一點,長孫氏應該是有感激的!且這份感激成了她和李世民感情的基礎。
少年結髮,相互扶持。有年少濃情蜜意,執卷共讀。也有青年時期危機重重,同赴生死。一直到後來執掌天下。他們生兒育女,命運相連,只能榮辱與共。他們是夫妻,但更是夥伴。
在她死後,李世民說,他失去的是‘賢妻良佐’!可見,長孫氏不僅是妻子,更是輔佐帝王的女人。”
辛導就問說:“所以,你說的賢后,並不是說長孫皇后不涉|政?”
“哪有皇后完全不理政事的?那話就是說說而已。”這真的是實話,“任何一個稱得上是賢良的皇后,就沒有不涉及朝政的。她若不懂朝事,為什麼總在恰當的時候替丈夫出門周旋?她若不管朝政,為何大臣觸怒皇帝,她總是能恰當的勸諫。”
等見了辛導, 對方也不客套,直接就問:“關於這位皇后,你知道多少?”
那我知道的可太多了。
簡單來說嘛, 就是:“頗有傳奇色彩。長孫一族乃是北魏宗室之長,‘門傳鐘鼎, 家世山河’說的就是長孫家。而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乃是名將, 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出身顯貴,將門之後。
辛導就點頭,“塑造這個人物,你覺得難在哪。”
難就難在:“考慮觀眾的感受,尤其是現代的女性思維之下的觀眾感受。這就給本來不難理解的事情加量, 需要給她的感情找一個支點。”
“那你覺得支點在哪裡?”
桐桐就說:“支點呢,就在於他們的婚姻本身。長孫氏的伯父長孫熾欣賞唐國公李淵的妻子竇氏,認為睿智的女子教養的子女必然出色,因此有意促成這樁婚事。
長孫氏與李世民乃是幼年定親, 大約是在她六七歲的年紀。因為定親後不久,也就是她八歲那年,她的父親長孫晟過世了。從這裡大致就可以判斷出她具體的定親時間!
唐時定親禮儀繁多……所以,長孫氏六七歲時, 與不滿十歲的李世民定親,屬於娃娃親。
長孫晟死後, 長孫氏從千嬌百寵的世家幼女, 轉眼變成了孤兒。八歲喪父,被異母兄長趕出家門, 她隨母親和哥哥長孫無忌回到舅舅高士廉家。便是高士廉待其親厚,說到底也不過是寄人籬下。
而後,高士廉知道外甥女與唐國公之子有婚約, 便想辦法在孝期滿之後,促成了這段婚事!當然了,彼時李世民已經快十歲的少年了。少年的世家子豪爽英武,高士廉看中其人。他是想盡辦法促成這樁婚事。
我覺得,長孫氏後來對李世民的感情裡,一定是有感激的。
她無父親可依仗,父族給不了太大幫助。而母族呢,舅舅能照顧他們,已經是仁至義盡。若有廉恥之心,又怎敢奢求?那時她哥哥也只是與李世民交好的朋友而已。
就那時天下的形勢而言,她除了出身顯赫之外,給不了李家太大的幫助。以唐國公家的家世,若是要悔婚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當時這婚事完全沒問題,就不會記載,說高士廉想法子促成此事。可見,這婚事當時一定是存在一些議論之聲的。
但是,李淵和李世民在那樣的情況,沒有選擇悔婚,而是遵從了婚約。這一點,長孫氏應該是有感激的!且這份感激成了她和李世民感情的基礎。
少年結髮,相互扶持。有年少濃情蜜意,執卷共讀。也有青年時期危機重重,同赴生死。一直到後來執掌天下。他們生兒育女,命運相連,只能榮辱與共。他們是夫妻,但更是夥伴。
在她死後,李世民說,他失去的是‘賢妻良佐’!可見,長孫氏不僅是妻子,更是輔佐帝王的女人。”
辛導就問說:“所以,你說的賢后,並不是說長孫皇后不涉|政?”
“哪有皇后完全不理政事的?那話就是說說而已。”這真的是實話,“任何一個稱得上是賢良的皇后,就沒有不涉及朝政的。她若不懂朝事,為什麼總在恰當的時候替丈夫出門周旋?她若不管朝政,為何大臣觸怒皇帝,她總是能恰當的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