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大海 作品
第1237章 日上三竿
對於蕭塬的話,曹平安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只是他在離開之前,還是好奇的瞥了一眼蕭塬身邊的書籍。
“看什麼?春秋沒看過?”蕭塬自然發現了弟子的異常,便笑著將手邊的《春秋左氏傳》遞給了曹平安。
曹平安卻沒有接過去,這本書他早就看過來,是蕭塬指定他必看的一本書,只是他不明白,為何老師現在又在看呢?
蕭塬自然明白曹平安的疑惑,都說古代人每天都在看《四書五經》,其實不然,至少在大夏,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書籍,但是科舉的時候,其中的問題的確多數出自這些書籍裡面,所以這幾本書,算是他們必讀的幾本書。
至於蕭塬為什麼看,他不看不行,來了這個時代,你就得融入進來,更何況他還頂著京都第一才子的美名,萬一讓別人知道,他連《四書五經》都沒有看全,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當初他在京都的時候,因為好奇,也去看過科舉的試卷,然後發現如果是自己去考的話……別說狀元了,他能過鄉試就算是撞大運了。
科舉考試,可不是那種死記硬背之後的填空題,一般比較簡單的題目,就是從《四書五經》中節選一段話,然後由你來給出解釋,並且回答由這段話你聯想到了什麼。
這種考試的答案,也沒有個正確的標準,有些人可以通過一段話,聯想到風花雪月,也有些人能聯想到國家生死,而能不能過關,或者說通過,全看監考官個人的喜好。
至於更難一些的題目,則是你從這段話裡面領悟到了什麼?通過你領悟到的東西,從當地民生、軍事、政務等方面淺談一下。
當時蕭塬看到題目的時候,人都麻了,四書五經能選出多少話來?還得根據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聯想,這不就是讓你短時間寫一篇指定的論文出來麼?
比如一句最簡單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句話什麼意思,蕭塬自然明白,可是要如何從這句話裡面領悟到和當地民生、軍事、政務有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