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121/121954/57293556.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shusha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今天也在為歷史意難平努力-第107章 大隱隱於朝 交談(第2頁),江餘舟,殊沙中文
江餘舟 作品

第107章 大隱隱於朝 交談(第2頁)



    這下便是不想下馬也得把馬留在原地了。
 


    劉徹翻身下馬,步行上山。
 


    尚謹本要行禮,劉徹卻搖搖頭,示意他不必了。
 


    “這棚子裡面種的是什麼?”
 


    “黃連。”尚謹將棚子的一角掀開,露出裡面依然綠油油的黃連。
 


    他自從來了大漢,就不像之前那樣夜夜失眠了,種這些黃連是因為他記得《漢書》中說建元三年春黃河的洪水極為可怕。
 


    這些黃連已經種了好幾年了,這些大棚是為了讓黃連更好的生長,度過冬日的。
 


    “春來將多雨,潮溼易病。”尚謹已經是抗洪的老手了,“我有幾個藥方,有一些藥草,想要獻給陛下。”
 


    劉徹還記得之前太醫那激動的模樣,於是散去左右,只留了衛青一個人在身邊。
 


    棚子邊有一套木製的桌椅,劉徹新奇地嘗試坐了上去,他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好,不就是簡化的榻嘛,應該是這樣坐的?
 


    尚謹也順勢坐下,平靜地不像是坐在皇帝對面。衛青坐在了兩人中間。
 


    劉徹這下頓時更來興趣了,大漢的君臣關係還不像後世那樣跟主僕似的,同坐議事再正常不過。
 


    但是這麼小的孩子像熟知一切似的,一點都不怯場,難不成是衛青和尚謹講過這些?
 


    尚謹從袖中取出幾片竹簡,他已經許久沒體會過刀筆刻字了,雖說可以直接在簡牘上用筆墨書寫,但是字跡易消,倒是刀刻更好保存。
 


    他一邊刻著藥方,一邊說:“我很小很小的時候住在河東郡,總聽人們講到春夏之時,河水暴漲,淹沒周遭農田屋舍。”
 


    他經歷的黃河大水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可是卻很少見到要到人吃人的地步。
 


    “至於大飢,人相食。短短五字,便令人心神不寧。”
 


    正是《漢書》裡武帝本紀的記載。
 


    原本他是覺得衛霍不死,後來不至於出那麼大的亂子。
 


    都說漢武盛世的豐功偉績,可到底苦了百姓,他不能坐視不管,要儘量改變未來的局面,他需要權力。
 


    不一定非要站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畢竟那位置肯定是衛霍的,他只需要處在一個能改變一些事情的職位就好。
 


    “你真的不像個小孩。”見他字字皆是篆書,只覺得越看越熟悉。
 


    這個字跡,似乎在哪見過?
 


    大漢如今篆書隸書都有在用,不過更為莊重的場合還是用篆書更多一些。
 


    苦思冥想了好一會兒,劉徹驟然回憶起了自己何時見過這字跡,正是當年有人仿秦相李斯之字,與尚謹的字十分相象。
 


    他不動聲色地打量了尚謹一眼,這孩子果然不簡單。
 


    “常常有人這麼說,可誰說孩童心中不能裝著天下安定呢?”
 


    外族入侵時,連孩童至死嘴裡都罵著敵人。
 


    “若真有人相食的那一天,最先被吃的就是老人與孩子。”
 


    “曾有人和我講,天下若有災難,君王當自省。”劉徹先前詔舉賢良,曾見過董仲舒一面,董仲舒尚未成體系地闡述其思想,卻還是提到過一些。
 


    “陛下同我開誠佈公,我便實話實說了。”尚謹索性不裝那些有的沒的,“此人認為天下有災是君王無德?”
 


    他要改變一些事,勢必會暴露自己。
 


    “大漢的土地如此廣袤,洪澇乾旱,地動山搖,都是再正常不過的。”
 


    “你覺得君王無錯?”坦然來說,任何皇帝都會更喜歡尚謹的說法,沒人想承擔失德的罪責。
 


    即使那或許是事實。
 


    尚謹搖搖頭:“不。陛下且看古往今來多少災禍?若是官吏們都能齊心協力救災,天災總會過去的,人心依舊會在。若是官府毫無作為甚至魚肉百姓,人禍遠比天災可怖。”
 


    “若有災而不得治,便是君王之過,若知災而不顧災,便是君王無德。”尚謹還要接著說下去,“若陛下……嗯?”
 


    突然被捏了一下臉的尚謹迷茫地睜大眼睛,幹嘛捏他?
 


    劉徹現在明白衛青為何說別拿尚謹當一般孩童了。
 


    “你真是小孩子?難不成真有仙人縮骨之術?”
 


    他現在懷疑尚謹是不是什麼仙人幻化的,不然這麼小的人是怎麼說得頭頭是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