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餘舟 作品
第69章 之瓊 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第2頁)
“是何物?”扶蘇好奇地問。
“據說在比桂林郡更西南的地方,在比匈奴更西邊的地方,有一種叫白疊子的花草,若能織成布,禦寒的效果極好。”
其實就是新疆和雲南,白疊子就是棉花。
最糟糕的是,他一個北方人,沒見到過棉花長什麼樣,估計也就看見成熟的棉花的時候能認出來,偏偏真沒遇到過。
那本殘篇的中醫藥大全裡,也沒有棉花的存在,這時候他才認識到,完整版的重要性。
他倒是託王離繼續找了,不過那也要等到明年夏天了。要是想找棉花更多的地方,那得跑到更西南的地方了。
“真的?!”扶蘇聽了眼睛一亮,不過也能想到,此物並不好得,匈奴便是一大阻礙。
“可就算找到了,百年間,黔首也不一定穿得上。”
歷史上,棉花一直到明朝才大面積種植,老百姓逐漸用得起了。
“是啊,好東西,向來都是有權有勢有錢的人先用的,如今黔首連飯都不一定能吃飽,即使有白疊子,又如何去種呢?”扶蘇盤算著這幾年的饑荒情況,嘆道,“若是讓官吏們去推行……也怕是不好。”
“嗯,本連飯都吃不飽,現在去種白疊子,怕是要餓死了。荒年的時候,連種禾、麥、黍、稻、荅和菽的人都能餓死,就算白疊子能賣錢,去哪買呢?何況錢就真的在黔首身上嗎?”
“若是強行推行,恐怕官吏們會為了政績不顧黔首的死活,他們也不想觸犯吏律。”扶蘇搖搖頭,“以後,會有機會的。”
他們心知肚明,以後是什麼時候。
“你前幾天不是說想吃魚?宮中倒是有,不如晚膳留下來?”
“不要,宮裡那些菜確實比外面精緻,也好吃,可是味道太寡淡了。”他想也不想便拒絕了。
“我記得之前不是還讓他們做什麼鍋出來?”扶蘇也不強求,不過說起魚,想起來之前閒聊時的話。
尚謹伸手比劃了一個半圓:“嗯,大概就是像釜的一半那樣,只可惜不好推行。你不知道,他們知道我是要拿來做飯的時候,看我的眼神像看個傻子。”
扶蘇被他的描述逗笑了,不過能想象那個場面,也能理解那些工匠。
“畢竟都要緊供著軍中,連你說的那些農具,也不好做的。”
明章雖然改進了冶鐵技術,可鐵礦不足卻成了最大的問題。
“阿父已經派人想辦法了。”
尋鐵礦從來不是一件易事。
“不過那個鍋,到底是怎麼用的?是有其他的法子?若只是烹煮,似乎也沒什麼區別。”
尚謹寫下一個“炒”字,扶蘇略一想:“炒?大概能猜到一些了。”
“到時候我給你露一手,希望別出什麼意外。”
“會出事嗎?”
“萬一嘛,比如粘鍋了,炒糊了,鍋燒壞了,著火了……”畢竟誰也不知道做出來的鍋會不會有什麼問題,“等我從巴蜀回來,應該就能試試炒菜了。”
他要去巴蜀探尋竹紙之事。
公元前216年。
早春的時候,尚謹從巴蜀回來之後,又重新回了辟雍學宮。
他花了十日的時間把剩下幾個公子給考察了一遍,然後美名其曰,從頭到尾又簡單問了幾句。
胡亥覺得自己大概是要瘋了,這個尚謹到底和自己什麼仇什麼怨?就因為和夫子不和,就一個勁兒地整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