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餘舟 作品
第31章 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二合一,含營養液……
“以後再也不玩蛇了。”王離委委屈屈地擦著尚謹給他的藥膏。
其實也還好,估計過兩天就好了。
“你就是再厲害,也不要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要珍重自身。”尚謹的神情依舊嚴肅。
扶蘇翻著那個小筐裡的藥材,無奈一笑“原來你們倆出去玩還沒把我忘了”
他雖然也習慣了在宮中,可天性總是難以壓制的,看著尚謹和王離跑出去玩,說不羨慕是假的。
“等以後,公子會有機會的。”
比如跟著祖龍來一場父子游什麼的,把胡亥踢開的那種。
今天尚謹又去了韓非家中,為的是昌平君的事。
“先生,如今君上攻打楚國,昌平君在郢陳可有異變”
韓非立刻聽懂了尚謹的意思,沉聲答道“君上那邊一直有派人跟著,似乎並無異動。先前他反對攻打楚國,你的意思是,擔心他會趁機反秦”
“他反秦倒不是我最擔心的。”尚謹蹙眉搖頭,因為他知道他有辦法阻止這場叛變對秦軍的影響,“我是擔心的是他反秦之後,是否會牽連先生。”
“他是楚國公子,卻為秦國相國,如今秦國攻打楚國,他又被派去楚國舊地郢陳。”
“先生定知屈原之哀郢,那之後楚國遷到陳稱郢陳,如今郢陳也是我秦國之地。保不齊昌平君心中如何想。”
“他身份與先生相似,在秦為官多年,又與當年的華陽太后是親人,幫君上平定嫪毐之亂。若是連他都背叛君上,那實在是且他一背叛,郢陳當地也有韓人,難免牽涉韓國。”
他也擔心祖龍再次遭到背叛後會如何,信任他人的能力往往是被背叛一點點磨乾淨的。
一系列連鎖反應下來,很難不影響到韓非。
“我擔心有人藉此對先生不利,又或是君上對先生有所猜忌。”
韓非在秦國本就讓人眼紅,不過他一向受祖龍信任,又與李斯交好,也沒誰敢把不滿直接放到明面上。
韓非沉吟片刻“可我卻不能明說此事。”
他若是說了,也容易被非議。
“是,先生在秦國的根基無法與昌平君相較。”尚謹嘆了口氣,“但此事不能不說,不如讓我來吧。”
可惜了,這回不一定能見到祖龍的名場面了,其實他還挺想看看的。
[唸白別啊qaq我想看撒嬌]
[鬥智鬥勇的字典誰不想看啊吶喊]
章臺宮。
“君上。”這還是尚謹難得來章臺宮一次,往日裡有什麼事都是通過韓非告訴祖龍的。
“每次聽到你傳來消息,便知道要有壞事發生了。”嬴政將竹簡放下,竟笑著打趣了一番。
想來前線戰況不錯,李信定是勢如破竹。
“壞事總是在的,謹畢生所求,不過是阻止這些壞事的發生,又或是減輕壞事帶來的危害。”尚謹來到這裡的任務就是改變意難平的命運,說是畢生所求也不為過。
嬴政頷首,他知道前幾天尚謹跟著王離去見王翦了,於是問道“確實如此。你是為王翦將軍而來”
“是,也不是。”尚謹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我是為楚國而來。”
“你要救誰”嬴政以為他又要和當初救李牧一樣去救誰,他也發現了,尚謹極其熱衷於拯救別人的性命,上到公卿,下到黎民,他都救過。
“然也,非也。”尚謹還沒太直接地說要殺昌平君,“為救我秦二十萬將士而來,為殺項燕而來。”
“李信不可用”嬴政越發確信尚謹此來與王翦有關,若是為進讒言,他不會把李信換下來。
哪有別人在前線打仗,自己在後面拖後腿的道理
他又不是趙遷。思及趙遷,他倒是想起前幾日聽說他修長城修的痛不欲生。
尚謹搖搖頭“李信可用,卻將有危機。”
尚謹此行,為的又不是把李信給坑下來,李信會慘敗的一部分原因在於昌平君,他不希望看見一個年輕將領就此銷聲匿跡。
“危機在項燕你又要如何殺了項燕呢”
“項燕死是遲早的事,關鍵卻在昌平君。”
尚謹此言一出,嬴政便猜到了“昌平君將反”
尚謹一愣,他意圖有這麼明顯嗎還是祖龍早有預見那為何沒有防備呢
“昌平君本是當今楚王的兄弟。”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如今幾任楚王都是他的兄弟。
“當初你勸我勿殺韓卿時,不是如此說的。”嬴政並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說他信任之人的壞話。
尚謹心中一跳,溫和地反駁道“先生一直在咸陽,一心一意輔佐君上,他不可能反,也沒那個勢力反。可昌平君不同,郢陳可是楚國舊都。他本是相,如今卻被貶斥,他的忠心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若是全然相信,又怎會輕易將他貶去郢陳除非是什麼都是為了你好的戲碼。
他今天無論如何也要說的。
“我也知君上並非那種殘殺功臣的君王,可萬事不得不防。一旦昌平君反,君上也曾親自率兵,換作是君上,郢陳反,而君上在攻楚,會如何抉擇”
“我也知李信雖年輕,卻是君上看好的將領,若是此一役他敗了,在軍中將失去威望,未來又如何領軍呢”
歷史上也是如此,李信戰敗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領兵的記載了。
“好將領總是越多越好的,年輕將領總需要歷練的,可歷練的代價不該是全軍覆沒。李信說二十萬拿下楚國,安知項燕沒有二十萬軍隊呢”
“我不敢說項燕和李牧將軍一樣能抵抗秦軍多年,可他於楚國來說,一如當初的李牧於趙國。”
“可項燕與李牧不同,楚王對項燕好的很,項氏本就是受楚國分封的,世代為楚將。”
提起李牧,尚謹似是突然想起,李牧和李信還是親戚,順帶在祖龍這裡藉著項燕刷一波祖龍對李牧的信任度。
“真要算起來,李牧還是李信的叔父呢。李曇此人,君上定是知道的,李家世代出將才,這也是我想幫李信的原因之一。”
李曇當年是秦國御史大夫,生有四子,長子的孫子就是李信,幼子的兒子是李牧。
“我若真是為了王翦將軍,大可以不來的。等到李信兵敗,君上自然會去找王翦將軍的,再不濟也是要找王賁將軍的,這並不能對王家造成什麼影響。”
其實也還好,估計過兩天就好了。
“你就是再厲害,也不要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要珍重自身。”尚謹的神情依舊嚴肅。
扶蘇翻著那個小筐裡的藥材,無奈一笑“原來你們倆出去玩還沒把我忘了”
他雖然也習慣了在宮中,可天性總是難以壓制的,看著尚謹和王離跑出去玩,說不羨慕是假的。
“等以後,公子會有機會的。”
比如跟著祖龍來一場父子游什麼的,把胡亥踢開的那種。
今天尚謹又去了韓非家中,為的是昌平君的事。
“先生,如今君上攻打楚國,昌平君在郢陳可有異變”
韓非立刻聽懂了尚謹的意思,沉聲答道“君上那邊一直有派人跟著,似乎並無異動。先前他反對攻打楚國,你的意思是,擔心他會趁機反秦”
“他反秦倒不是我最擔心的。”尚謹蹙眉搖頭,因為他知道他有辦法阻止這場叛變對秦軍的影響,“我是擔心的是他反秦之後,是否會牽連先生。”
“他是楚國公子,卻為秦國相國,如今秦國攻打楚國,他又被派去楚國舊地郢陳。”
“先生定知屈原之哀郢,那之後楚國遷到陳稱郢陳,如今郢陳也是我秦國之地。保不齊昌平君心中如何想。”
“他身份與先生相似,在秦為官多年,又與當年的華陽太后是親人,幫君上平定嫪毐之亂。若是連他都背叛君上,那實在是且他一背叛,郢陳當地也有韓人,難免牽涉韓國。”
他也擔心祖龍再次遭到背叛後會如何,信任他人的能力往往是被背叛一點點磨乾淨的。
一系列連鎖反應下來,很難不影響到韓非。
“我擔心有人藉此對先生不利,又或是君上對先生有所猜忌。”
韓非在秦國本就讓人眼紅,不過他一向受祖龍信任,又與李斯交好,也沒誰敢把不滿直接放到明面上。
韓非沉吟片刻“可我卻不能明說此事。”
他若是說了,也容易被非議。
“是,先生在秦國的根基無法與昌平君相較。”尚謹嘆了口氣,“但此事不能不說,不如讓我來吧。”
可惜了,這回不一定能見到祖龍的名場面了,其實他還挺想看看的。
[唸白別啊qaq我想看撒嬌]
[鬥智鬥勇的字典誰不想看啊吶喊]
章臺宮。
“君上。”這還是尚謹難得來章臺宮一次,往日裡有什麼事都是通過韓非告訴祖龍的。
“每次聽到你傳來消息,便知道要有壞事發生了。”嬴政將竹簡放下,竟笑著打趣了一番。
想來前線戰況不錯,李信定是勢如破竹。
“壞事總是在的,謹畢生所求,不過是阻止這些壞事的發生,又或是減輕壞事帶來的危害。”尚謹來到這裡的任務就是改變意難平的命運,說是畢生所求也不為過。
嬴政頷首,他知道前幾天尚謹跟著王離去見王翦了,於是問道“確實如此。你是為王翦將軍而來”
“是,也不是。”尚謹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我是為楚國而來。”
“你要救誰”嬴政以為他又要和當初救李牧一樣去救誰,他也發現了,尚謹極其熱衷於拯救別人的性命,上到公卿,下到黎民,他都救過。
“然也,非也。”尚謹還沒太直接地說要殺昌平君,“為救我秦二十萬將士而來,為殺項燕而來。”
“李信不可用”嬴政越發確信尚謹此來與王翦有關,若是為進讒言,他不會把李信換下來。
哪有別人在前線打仗,自己在後面拖後腿的道理
他又不是趙遷。思及趙遷,他倒是想起前幾日聽說他修長城修的痛不欲生。
尚謹搖搖頭“李信可用,卻將有危機。”
尚謹此行,為的又不是把李信給坑下來,李信會慘敗的一部分原因在於昌平君,他不希望看見一個年輕將領就此銷聲匿跡。
“危機在項燕你又要如何殺了項燕呢”
“項燕死是遲早的事,關鍵卻在昌平君。”
尚謹此言一出,嬴政便猜到了“昌平君將反”
尚謹一愣,他意圖有這麼明顯嗎還是祖龍早有預見那為何沒有防備呢
“昌平君本是當今楚王的兄弟。”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如今幾任楚王都是他的兄弟。
“當初你勸我勿殺韓卿時,不是如此說的。”嬴政並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說他信任之人的壞話。
尚謹心中一跳,溫和地反駁道“先生一直在咸陽,一心一意輔佐君上,他不可能反,也沒那個勢力反。可昌平君不同,郢陳可是楚國舊都。他本是相,如今卻被貶斥,他的忠心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若是全然相信,又怎會輕易將他貶去郢陳除非是什麼都是為了你好的戲碼。
他今天無論如何也要說的。
“我也知君上並非那種殘殺功臣的君王,可萬事不得不防。一旦昌平君反,君上也曾親自率兵,換作是君上,郢陳反,而君上在攻楚,會如何抉擇”
“我也知李信雖年輕,卻是君上看好的將領,若是此一役他敗了,在軍中將失去威望,未來又如何領軍呢”
歷史上也是如此,李信戰敗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領兵的記載了。
“好將領總是越多越好的,年輕將領總需要歷練的,可歷練的代價不該是全軍覆沒。李信說二十萬拿下楚國,安知項燕沒有二十萬軍隊呢”
“我不敢說項燕和李牧將軍一樣能抵抗秦軍多年,可他於楚國來說,一如當初的李牧於趙國。”
“可項燕與李牧不同,楚王對項燕好的很,項氏本就是受楚國分封的,世代為楚將。”
提起李牧,尚謹似是突然想起,李牧和李信還是親戚,順帶在祖龍這裡藉著項燕刷一波祖龍對李牧的信任度。
“真要算起來,李牧還是李信的叔父呢。李曇此人,君上定是知道的,李家世代出將才,這也是我想幫李信的原因之一。”
李曇當年是秦國御史大夫,生有四子,長子的孫子就是李信,幼子的兒子是李牧。
“我若真是為了王翦將軍,大可以不來的。等到李信兵敗,君上自然會去找王翦將軍的,再不濟也是要找王賁將軍的,這並不能對王家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