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餘舟 作品
“杏林聖手”(第2頁)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以橫破縱,可秦武王繼位後張儀失去寵信,也只能出逃魏國。
張儀好歹還有魏國兜底,後來大秦當時可是統一了天下,李斯哪有可以去的地方呢
因此權臣極有可能將繼承人殺死,換一個自己人或者好掌控的上去。
或許李斯和趙高都是這麼想的。
可李斯選錯了人,與趙高合謀是他這輩子做的最蠢的事。
但願這一次,李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至於淳于越,一個開歷史倒車的人,他一點都不喜歡。
淳于越不喜秦國重法,甚至還想恢復分封制,可祖龍怎麼可能聽他的養著一群博士也不會重用的。
他把主意打到了扶蘇這個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人身上,假使扶蘇受儒家思想浸染過深,成為秦王后自然會將治國方略改成淳于越想要的那樣。
不得不說,這個主意打得很好,若是沒有趙高胡亥,長此以往,說不定淳于越就實現了他的大志。
可惜如今尚謹來了,他可是天天關心扶蘇上午學了什麼,絕不給淳于越洗腦的機會。
其實尚謹從未直接表達對淳于越言語的不滿,只是在扶蘇講述所學時加以疑問,扶蘇聰慧,自然會反思,也便會發現不對勁的地方。
扶蘇不是任何人的傀儡,他會獨立的思考。
尚謹又提起韓非,他實在覺得韓非是個好老師“或許也有先生的緣由,先生從不會因為你與他有分歧便如何,他不需要你完全認同他,因為他有一個真正想要輔佐的人,能夠實現他天下統一的宏願。”
只要祖龍欣賞其才幹加以重用,韓非便已尋到知己。至於未來的君王是否視他為近臣,韓非並未和李斯一樣想這麼多。
尚謹慨嘆道“其實刑名之學的大家,他們都明白,推行重法,本就是得罪人的,想要得一個善終,哪有那麼容易”
最初推行法家學說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的,沒幾個有好下場。
“若說有,便是管子了,我真的很敬佩他,不過這話要是和淳于越說,他是不是又該氣了”
他如今還記得高考有一年的作文還提到了管仲。
扶蘇恢復了往日的從容,他已想明白了。
“管仲是齊國名相,我亦是欽佩。”
再次提到淳于越,扶蘇也沒了最初自我懷疑的情緒“其實淳于越對孔子學說的見解極深,既然如此,我認真學著就是了,他那些我認為不對的言論,我只裝作沒聽到。”
扶蘇也不與淳于越再起爭端,只是他不會如以往一般信任淳于越,淳于越的所有教導他都會先加以甄別。
好在他已經發覺一切,那麼淳于越所有的花招,他都不會再信。
“光有見解也無用,他做不到知行合一,若是他能做到,那便是真君子了。”尚謹就差指著淳于越的鼻子罵他以君子之名行小人之事了。